在物价不断走高的2010岁末,降价促销发挥出了明显效果。
记者最近发现,广州各大商场、超市的第一波促销战已然打响,每个周末日,许多消费者抱着为高物价减压、“省钱”的心态前往各大商场的促销会、特卖会选购。而广州部分大型零售卖场,也纷纷以响应政府保障民生的
名义大做民生商品促销活动,吸引人们为“折扣”而消费。广州某大型百货公司有关负责人就告诉记者,今年消费者购买食品、床上用品、服饰的热情更高,销售额大幅飙升。反而黄金、玉器、手表等有所回落。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指出,今年通胀加剧,消费者对明年的通胀有所担忧,而广州不少商家提前启动降价促销战,对提前消费更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岁末促销战提前打响
岁末购物热潮提前袭来。昨天,记者从华南商业网第一商业网公示的信息中看到,从12月1日—12月10日,约有12条广州城中各大卖场、知名品牌的岁末大型促销活动资讯,其中包括王府井圣诞、婚庆节,万国广场岁末促销、新光会员日、中华广场圣诞新年活动等。
据介绍,每年临近岁末年关时,按照惯例各家大型百货商场均会进行较大幅度的降价促销,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回笼资金,为明年生产、订货、销售等储备资金;另一方面则为了冲刺业绩,为今年的业绩财报增添亮丽。而部分品牌商则大多为了清货、清库存,回笼明年营运资金。
在上周末日刚刚结束三天28周年志庆促销的东山百货告诉记者,每年岁末搞大型促销,对公司业绩销售拉动很大,以此次三天销售为例,销售总额就比去年同期增长50%。新光百货有关人士也表示,本月该公司举办的会员日销售量比平时销量增加至少7—8倍。
成本上升百货商场降价力度不比往年
据业内人士介绍,今年岁末的第一波促销战,尽管各家百货公司都有参与,并提前推出,但降价力度却不及去年。记者留意到,如广百冬季VIP尊享日,持VIP卡者可享受的折扣为最低5折;新光百货会员日的降价幅度为,男女服装、童装、鞋类大部分4.5折;天河城百货“300送200”相当于6折以上;东山百货是满280元减160元,相当于4.3折。
为何今年降价幅度不及往年?对此,有生产企业表示,今年物价高涨,原材料、人工、运输等成本高企,利润早已摊薄,品牌商品可降价的空间不多,因此不少品牌企业不愿参与大幅度降价的促销活动。
广东省流通业商业执行会长黄文杰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各家岁末促销的力度确实不如往年。他分析,去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消费市场低迷,商家为刺激消费而不得不轮番促销,加大降价幅度来吸引消费者。然而今年广东消费市场活跃,其中10月有国庆,11月有亚运会,12月有亚残运会,下半年可谓没有淡季,而亚运、亚残运这两个国际盛事带旺了广州消费市场,众多外来客流涌进广州包括珠三角消费,而这些新增加的外来客流对价格敏感度并不高,“不少商场今年举办的多场促销活动主要是针对外来客,针对本地消费者的反而少。”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则认为,消费市场出于对明年的忧虑,本来就存在提前、趁早消费的心理。敏感的商家肯定也捕捉到这种信息,因此提前启动促销活动。“商家还认为,在提前消费的心理下,消费者不再需要价格战来刺激,因此降价幅度不会太大。”
大卖场低价日用品受追棒
记者发现,零售大卖场“民生日用品零利润”的促销名义,对平民百姓更有号召力。专家指出,普罗大众对于食品、日用品等商品价格相对较敏感,因此零售大卖场的降价促销对消费者吸引力更大。
记者昨天获悉,继11月推出“1元起均价商品”活动后,近日华润万家又将掀起新一轮的低价风波。从12月10日开始,华润万家将在省内所有大卖场,推出为期一个月的零利润促销活动。据介绍,在活动期间,该公司每周挑选7种农产品,以其进货成本进行销售。如双汇脊骨售价将从12.99元/斤降至9.99元/斤;腊草鱼售价从20.9元/斤降至15.99元/斤,等等。
除了华润万家,记者发现,这种“零利润”、“真正实惠”的促销手段今年大行其道:百佳每日也推出二款“最抵”生鲜食品;沃尔玛则宣称,从12月15日起至12月29日在全国范围推出“低价旋风”主题促销活动,超过100种食品最低5折。
广州家乐福则将往年只向单位、机团开放的“团购”业务,今年起首次向普通散客延伸,而推出参与团购商品近千种。据家乐福广州区相关人士介绍,消费者只要一次性购买同一指定商品达到3000元以上的,就可享受团购价格,优惠幅度高达30%。
通胀下消费者更精打细算
每年岁末促销期,城中各家商场都会挤满客流,今年在各家百货公司举办的第一轮降价促销活动中,同样是人流如鲫。不过,与往年人们热抢高价高档产品不同的是,今年消费者似乎更乐于抢购食品、床上用品、穿戴类服饰鞋帽。
广州某家大型百货公司有关负责人就告诉记者,与往年同期举办的促销日相比,今年消费者购买食品、床上用品、服饰的热情更高,这三类商品在促销期的销售额同比也大幅飙升。反而黄金、玉器、手表等有所回落。另一家商场也表示,今年该公司会员日服装、鞋帽类商品销售增幅很大。
一方面抱有提前消费心理,一方面又精于计算,实则演绎了“通胀促消费”说。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称,正是在当前“通胀”和担忧明年的双重压力下,消费市场出现不理性的消费,消费者对消费品尤其是生活必需品进行了提前消费的心理,“海豚族”自然应运而生。
官方公布的数据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1%。但与此同时,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增长18.7%,比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224万亿元,按年增长18.4%,比1-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
“据我所知,广州大部分百货公司目前就已完成今年的销售指标,”广东省流通业商业执行会长黄文杰表示,高通胀对中高档、非生活必需品可能有一定影响,人们购买欲减少,但对生活必需品消费则不会减。日前,银联中国银行卡发布的11月“消费信心指数”调查也指出,11月份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为85.86,环比上升0.17,“商家岁末促销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使持卡人的消费意愿会得到进一步释放”。
南方日报记者欧志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