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被视为AMC改革排头兵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低调进行着人事更迭。消息人士证实,信达公司董事长田国立即将调任中信集团。
从1999年信达成立伊始就已是高级管理者的田国立,已在这家机构留下了深刻的个人烙印。数月前,他刚将信达带入一个新的历
史时期6月28日,作为首家完成改制的资产管理公司,信达股份公司挂牌,这被视为AMC商业化改革的起步。
彼时,田国立对信达的改革路径已做了清晰的描述和部署,而如何去实现前方也是难点重重。此番离场AMC,田国立可谓功未成身先退。不过,对其个人而言,随着中信集团赴港上市的推进,一个更为宏大的舞台向其展开。
田国立转投中信
消息人士称,田国立的任命已在内部下达,不过有关部门尚未公开宣布,田还未正式赴任。
田国立1993年1月起任
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1994年4月,任建设银行总行营业部总经理;1997年7月,任建设银行行长助理;1999年起任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
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4年10月,任信达公司总裁;2010年6月底信达股份公司挂牌时,任第一任董事长。
2011年是四大AMC商业化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作为四大AMC中发展最好、实力最强、最先改制的一家,信达改革的每一步往往都成为其他三家的参照。今年6月4日,信达公司股改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6月28日,信达召开股份公司创立大会,第一届董事会、监事会成立,公司注册资本251亿元,财政部全资控股。
信达接下来还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择机上市。田国立设想的信达远景是“以金融服务和资产管理为发展重点的综合化、国际化的金融集团”。实际上,信达引进战投的工作今年下半年已经开始启动,目前未有实质进展;田国立此前表示上市方式是“A+H”。
其他三家AMC的改革亦步亦趋。接近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华融的整体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很快获批。华融的改革方案与信达类似,包括财务重组方法、股权结构、改制后的业务范围、办事处升格为子公司、公开上市等。而东方、长城公司还在观望中,改革方案尚未出台。
凭借门类齐全的子公司平台,可以说,AMC至少在架构上与“金控”天然形似。
例如信达旗下已有证券、基金、保险、信托、期货、金融租赁等金融牌照,加上战略入股西安市商业银行,一个金融控股公司已初具雏形。
信达对旗下实体资产的整合比较有效。信达当初接受的资本金中,部分为与房地产有关的实体和对外投资,但这些资产多处于分散状态且难以持续发展。信达在收购、处置北大青鸟债权时发现青鸟天桥壳资源,由此展开了系统整合房地产资源、对接资本市场的工作。2008年12月29日,历经15个月,信达公司完成青鸟天桥的资产重组,实现房地产业务整体的借壳上市,一定程度上助推其近两年的业绩暴增。
信达改革下一步
“信达之所以在四家AMC中发展最快,不仅仅是因为其历史承接的不良资产质量相对最优,田国立本人的工作能力也值得称道,比如具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善于把握市场脉络,对监管导向理解清晰,对公司的发展有清晰的定位。”某资产管理公司一位高管对记者如是表示。
信达由于对口建行,其承接的不良资产以大型基建、基础设施类为多,并且资产类型以股权类、债转股类居多,行业分布较好,大大受益于后来的宏观经济走势、国内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信达与其他AMC做法不一样的是,前几年,其他几家AMC是求着将承接的资产卖出去,不管能卖出什么价格。而信达不急着卖,它首先将好的资产拿过来做重组、做债转股,几年后一比较,信达的资产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上述资产管理公司高管分析。
此外,田国立对信达与其旗下子公司的管理关系梳理也有一些独到做法。AMC这类“金控”,子公司众多,而母公司人才资源相对匮乏,一般母公司副总裁级别的高管还身兼子公司负责人的职位,令AMC母、子公司之间管理的畅通性受阻。
“田国立的做法是,集团公司副总裁凡身兼子公司一把手的,必须去下面工作,也就是说,集团的职位保留,但职权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在集团公司大胆启用能干的新人,对其授权。这样可以减少子公司经营决策对母公司管理的干预,理顺集团多头的管理关系。”上述人士表示,“这些做法有些AMC是很难做到的,导致集团管理效率低下,集团决策难以有效地上行下达。”
作者:丁玉萍
(责任编辑:王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