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贸易保护和人民币升值成外贸复苏障碍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朱菲娜
2010年12月24日07:42
  专家认为,明年出口下降可能性不大,应该在强调拉动内需的同时稳定出口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历练,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步入企稳回升的阶段,但就像此前一些专家预测,今年是外贸形势最复杂的一年,将呈前高后低的走势,只能保持“审慎的乐观”。事实证明,金融危机后国际上频发的贸易保护措施和迄今为止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已成为阻碍我国外贸复苏的主要障碍。

  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本报记者11月份以来对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出口企业进行的实地调查发现,如何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成为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此前举行的第108届广交会上,一些中小型外贸加工企业的老板也因此愁眉不展。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海外订单锐减的现象,新一轮中小企业倒闭潮可能重现。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伟文对本报记者表示,不少美国政客和学者一直对人民币汇率强行施压,希望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以挽救美国的贸易失衡。人民币汇率问题被美国政治化和国际化,明年这一压力很可能还会加大,企业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形势不容乐观。受人民币升值影响最大的是纺织及服装制造企业及办公设备生产商,这俨然成了压在他们心头最大的石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认为,靠人民币升值以消除中国贸易顺差的思路未必能够奏效。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头号贸易顺差大国货币升值幅度即使纵向比较堪称显著,但横向比较未必能够与自己的贸易竞争对手相比,因此,与其主要贸易竞争对手相比,汇率升值不足以消除其成本优势。在当前这场货币战争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固然已经升值2%左右,但中国出口产业的不少海外竞争对手货币汇率升值幅度更大,致使其成本受影响更大,相应也就无从从中国手里攫取多少市场份额了。

  其次,假如贸易顺差国国内通货膨胀相对较低,将至少抵消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成本的影响。1970年代以来,日元对美元连续升值,但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地位从未动摇,顺差额反而持续扩大,就是源于日元名义汇率的大幅度升值被日本相对的通货紧缩所抵消。

  梅新育认为,鉴于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众多商品市场规模已经高居世界第一,金融市场规模在全世界的排名也在迅速跃升,其它条件相同,仅仅规模本身便为中国利用上述两项机制化解汇率升值对贸易的冲击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有望更平稳地应对冲击。

  贸易争端出现新特点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受害者。今年前11个月,中国共遭遇来自19个国家或地区发起的56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70亿美元。尤其是和美国之间,可以说2010年中美经济是在摩擦中度过的。前11个月,美国对我国发起了知识产权337调查19起,301调查1起。

  “今年我国贸易摩擦出现了两个新的特点:一是有关知识产权案件明显增加;二是针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案件也是有增无减。产业层次的两端同时遭受威胁。”何伟文说。另外,还有一个新现象是不再仅仅停留在个案的起诉,而是针对整个行业的起诉,这对我国来说,应对的压力加大难度也加大。

  内需外需应协调发展

  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2010年,“转型”成为中国经济最主要的关键词,其中之一就是面临由外到内的转型,经济重心也将逐步从外需转移到内需上来。世界银行国际贸易问题咨询专家赵龙跃对本报记者分析,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出口总体表现可概括为外需减弱,顺差缩小,这基本上反映了全年的趋势。

  但是针对此前有些观点认为,中国走外需发展道路已行不通。金融危机的爆发对过去一直依靠外贸拉动的增长模式提出挑战,过多依靠外需拉动不可持续,要靠内需拉动才是稳固的长久之计。赵龙跃认为,我国外贸出口创造了大量外汇和国内就业,而内需的拉动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建议,即使现在外需市场不稳定、外贸出口遭遇瓶颈,但不能忽视甚至放弃外贸。因此,应该在努力扩消费的同时,稳定出口。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主任梁艳芬对本报记者说,内需和外需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在下一步转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外需和内需两方面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平稳协调发展。“拉动内需也需要一个过程,那么,在这段时间,应该强调拉动内需的同时稳定出口。”梁艳芬说。

  明年出口下降可能性不大

  2011年,外贸是否将在低位徘徊?梅新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认为,出口下降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除非是发生如下情况:主要进口国国内经济衰退;我国人民币升值幅度大大超过主要海外竞争对手,且国内高通胀,以至于我们的成本优势在短时间内就丧失殆尽。

  “但这样的情况在短期内还不至于发生。”梅新育说。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一致建议,我国应该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在出口信贷、出口退税等方面要加大力度。

  作者:朱菲娜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