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房地产

新一轮楼市调控应果断出重拳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0年12月24日10:18
  2010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火热收官。最新数据显示,上周(12月13日-12月19日,下同)多城市成交量涨幅超20%,部分热点城市房价也冲新高。土地市场上,全国20个主要城市上周宅地放量入市,成交量创周度新高,部分地块成交价再度刷新纪录。

  有机构预测,明年全年全国平均楼价有15%-20%的升幅。这些数据和预测已经证明前期所谓的两轮楼市调控效果基本被抵消,所有措施威力基本丧失殆尽。以笔者看,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措施本身威力不够,“喊狼来了的多,狼真来了的少”,市场特别是开发商以及投机客对从2007年以来的无数次楼市调控“老政新政”都已经麻木,都已经“审美疲劳”。正因为从2007年以来出现了越调控房价越高的现实,使得调控政策公信力大大下降,不但开发商、投机客不相信政府对楼市动真格、真调控,而且普通民众对楼市调控也已经失去信心。因为,无数事实告诉民众,越相信调控会有效果,房价会被调控下来;越推迟购买,等待房价下来,越会“上当受骗”,等来的不是房价下降而是暴涨。在谁都不相信调控会有效果,调控会使得房价下降情况下,就驱使投资投机、自住等各路购买者不理会政府调控措施、不相信政府会把房价调控下来而一窝蜂式进入市场、实施购买行为。而供给一方情况是,开发商捂盘惜售甚至拿到了预售证也不开盘。截至12月上中旬,北京住宅库存达到10.9万套,逼近11万套,创下年内新高。业内分析认为,受预售资金监管影响,北京楼盘赶末班车集中拿证使得供应量大增,但拿证楼盘不开盘,导致住宅库存持续上升创下新高。并且开发商还大肆放出调控将使得新建商品房供给锐减,这就造成供需紧张,购买者预期房价上涨。最终始终按不下高房价的牛头。二是调控措施多多,但是,真正落实下去、落实出成效的很少。二套以上住房信贷政策、第三套住房停止贷款、限购房政策以及保障性住房政策等等究竟落实情况如何,值得怀疑。

  从土地市场看,土地调控声声紧、措施频频出,但是,效果非常有限。囤地、闲置土地问题始终不能解决;“地王”仍然屡屡出现。特别是土地价格仍然直线上升。截至12月20日,北京土地市场今年通过招拍挂共计出让234宗经营性用地,成交金额达到1145亿元,再度创下历史新高。但是,有报道说,北京土地出让量比去年还有减少,北京今年已经很难完成今年的土地出让数量。这说明单位住宅用地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土地价格一直控制不住,何谈土地调控效果,土地成本占到住房成本的30%以上,房价岂能不高呢?

  从流动性看,热钱大肆进入中国已经是“秃子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中国金融界两大巨头央行行长周小川、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期在不同场合都承认热钱的大量进入。加之,中国多年来的货币被动超发,使得中国市场流动性严重泛滥,正在冲击房地产市场。预计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不断高涨,热钱进入步伐短时间内不会放慢,流动性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冲击短期内不会减弱。

  面对又一轮汹涌而来的房价暴涨,面对“地王”、投机炒房的卷土重来,政府应该果断再出重拳,坚决遏制住房价非理性重拾上涨的走势。无论是第三轮或者是第四轮调控,总之,必须果断尽快出台。房产税应该尽快落地,住宅用地价格坚决遏制住,央行要果断加息,严查囤地、闲置和炒卖土地行为,严肃查处开发商领到预售证而不开盘等捂盘行为。

  需要强调的是,中央政府以及各级政府遏制和降低高房价的旗帜要鲜明,态度要坚决,要在调控政策中明示:就是要将高房价调控下来。如果还是以“抑制部分地区房价过快上涨”的口吻,那么,中国房价10年、20年也别想下来。中国房地产将会严重阻遏经济转型,破坏中国经济结构,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甚至社会稳定。中国经济将会被拖入万劫不复之路。余丰慧

  作者:余丰慧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曹凡)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