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上市造假相伴业绩变脸

来源:投资者报
2011年01月04日00:38

  对于中国股市来说,2010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年份:这一年,A股诞生20周年,创业板迎来周岁;这一年,A股IPO募资额全球最高,涨幅却全球倒数第三;这一年,造富神话上演,A股上市公司诞生824位亿万富豪。

  也是这一年,IPO造假丑闻接连不断,上

市后业绩“变脸”公司俯拾皆是,给这个原本值得有点喜庆纪念色彩年份增添了厚重的阴影。

  就在半月前,原本定于2010年12月17日在中小板挂牌的胜景山河被证监会紧急叫停上市,原因是其上市过程涉嫌造假,但这并非2010年涉嫌IPO造假的唯一丑闻。此前,原定于2010年3月19日登陆创业板的苏州恒久也在募集资金已到位的情况下,因弄虚作假而在上市前夜被撤销上市资格。

  值得庆幸的是,撒下弥天大谎的这些公司最终被资本市场拒之门外,但令人愤怒的是,另外一些“问题”公司却在质疑声中堂而皇之扣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因暴露问题而暂缓上市的星网锐捷高德红外新大新材,经过“公关”和“调查”后,最终“修成正果”;信邦药业、黑牛食品金亚科技等多家公司均在造假的质疑声中成功上市,一度创下A股最高发行价的海普瑞至今都被造假丑闻包围。

  由于上市前业绩禁不起推敲,不少公司上市后就变脸。以创业板为例,截至一周年时,135家公司中有23家业绩下滑。其中,宝德股份华平股份南都电源净利润下降幅度更是高达70%以上,而且后两者的业绩变脸发生在上市不到三个月之时。国联水产变脸之快更是无人能及,其上市一周之后即公告,预计中期净利同比降15%至35%。

  那些业绩预增的公司,其利润含金量也有水分。比如康芝药业南风股份华星创业国民技术等多家公司尽管业绩大幅预增,但除去销量提升,更多增长源于上市奖励和补贴以及存款收益大幅增加等非经常性损益。

  尽管听上去各有各的理由,但上市后不久,业绩即持续、深幅的下滑,必然与上市时的过度包装有关,这与造假上市并无实质差别。试问,如此充满“水分”的业绩,如何对得起投资者的期盼和高价认购?如何对得起上市前“高增长”的誓言?

  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些充满“问题”和“水分”的公司,如何能在IPO过程中过关斩将,不但得到中介机构的极力推荐,而且顺利通过监管部门的层层审核?这样的境况不杜绝,投资者如何相信保荐人的推荐和监管部门的审核能力?

  造假屡禁不绝的原因之一是,上市公司造假成本很低。按规定,上市公司自身存在造假行为,最高的经济处罚为60万元,个人则是30万元。况且在多数情况下,对有造假行为的上市公司,有关部门往往只公开谴责,未做出经济处罚。

  幸好,A股市场中还有一些可信的、有投资价值的公司,比如《投资者报》在第134期评选出的“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中,排名靠前的云南白药苏宁电器三一重工万科贵州茅台等,正是稳健的经营和持续的增长让这些公司赢得投资者尊敬。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