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的平台、落伍甚至淘汰的车型,普通汽车消费者注定要陷入一场品牌认知的混乱
2010年广州车展上,诸多合资自主品牌集体亮相,这是否预示着合资自主品牌时代已经到来?自2007年7月19日,广州本田宣布将推出自主品牌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到2010年启辰、宝骏的亮相,再到如今宝骏630的正式下线、启辰发力“高品质国民车”,仅仅两年见芳菲,多数合资品牌都已经推出了其合资自主品牌。
然而合资自主品牌在数量上的增多,并非意味着这个新生事物有能力成为未来几年汽车市场的主流趋势。不过存在即是合理,合资自主品牌的增加也是大势夹裹的合理产物。
汽车营销专家张智勇告诉本报记者,根据目前政府部门以及汽车业界的共识,合资自主品牌,是指由合资企业推出的,车型设计、核心技术、品牌名称等方面的知识产权由合资企业中外双方共同拥有的品牌和车型。他指出,较理想化的预期是,相关知识产权应主要或者全部掌握在中方手里。
合资自主品牌是中外利益均衡产物
合资公司为什么要推出旗下的自主品牌?
2010年12月9日国家发改委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在广汽吉奥汽车成立仪式上表示,种种迹象表明,2011年乘用车的利空因素比较多,他建议汽车厂家把销售渠道下沉到二三线市场,甚至乡镇。
合资公司在这样一个风向标明确的时刻推出自主品牌,无疑是同国内自主品牌抢夺二三线城市的市场策略。合资公司本来的产品线相对高端,价格较高,显然不符合二三线城市消费能力的需求。如果拿原有产品去和国产自主品牌博弈,合资公司必输无疑。而自降身价,显然是自毁品牌。合资自主品牌就是合资公司以自主品牌的名义,推出一种在价格上和国产自主品牌有竞争力的产品。
另一个层面上,合资企业推出自主品牌是合资双方共同利益的诉求。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主流是“自主”,然而国产自主品牌发展现状却并不尽人意。一汽集团前总经理竺延风就曾指出,“自主品牌要耐住寂寞二十年”。合资自主品牌采取知识产权归合资企业所有的形式,符合国家发展自主产业的趋势,将合资双方利益最大化。
有政策推动,有市场驱使,有产品及渠道优势,合资自主品牌的前景看上去很美。市场早就出现过如一汽奔腾、MG等具有合资背景的自主品牌,但在晦明难定的市场面前,合资这两个品牌并未成为潮流宠儿。
草莽时代勿成另一种“山寨”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以1800万辆的产销量蝉联全球第一大市场的桂冠。但目前世界每千人汽车拥有量是120辆,发达国家是每千人500辆,我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只有38辆,中国汽车市场还处于易出草莽英雄的“初级阶段”。
这种背景下匆忙登场的合资自主品牌凭借品牌和价格优势,在对国内汽车市场的自主品牌产品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有“草莽山寨”嫌疑。不过有别于普通“山寨”概念,这一次“山寨”的始作俑者,却是“被山寨”者的自家人。
分析目前汽车市场上已经亮相的合资自主品牌产品构成不难印证这个现象。上汽通用五菱的“宝骏”出于通用汽车的“凯越”;东风日产的“启辰”,脱胎于日产旗下的小型车平台;而广汽本田的“理念”则是已经退市多年的本田“思迪”。分析其车型或技术,均落伍于合资公司现有产品线。外方通过收取平台(或车型)转让费,获益匪浅。
老旧的平台、落伍甚至淘汰的车型,这就是在所谓“市场换技术策略”里,中方得到的外方的技术回报。本报记者了解到,神龙汽车、东风本田、长安福特等合资厂商也将陆续推出自主品牌。无疑,普通的汽车消费者注定要陷入一场品牌认知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