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再回北大荒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年01月08日12:48
  越33年,再次踏上中国鸡形地图“鸡嘴”处黑龙江农垦所在三江平原。

  驱车2500公里,一路风景慑人心魄:北大荒的腹地和色彩联系在一起水稻、玉米、小麦、向日葵,如黄绿色块泼洒在大地上,合而成平原、丘陵自然淳朴的画卷;碧蓝天空上,促早熟航化银色飞机在一望无垠 的水田上来回飞行。远处山顶矗立着几十根白色兆瓦级的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威严且委婉地旋转;红色、蓝色小别墅的房顶隐藏在高高绿树下,100多座国家规划外的新建小镇宁静而美丽,糅成一幅油彩溢出的油画……

  “这是哪里?”人们不禁要这样问:美国阿巴拉契亚高地和落基山脉之间的中部平原?法国普罗旺斯的亚维农?日本北海道的富良野和美英丘?都不是!虽然它们几乎处在同一纬度上,虽然都有深邃梦幻般的蔚蓝天空,明澈的光线,但是空气纯净的北大荒呈现着独特的魅力:三江平原太巨大了,占据了1132平方公里。它的巨大简直无法令人相信:著名的二道河农场“万亩大地号”堪称世界之最,金黄色的水稻犹如在蓝天白云下铺就一块巨型地毯,总面积16500亩,登上展示台远眺才能体会什么是“一望无际”和“现代化大农业”之美。这块寒地水稻的巨毯有着惊人的产量,平均亩产达到1600斤!

  33年前曾见过的一排排破旧的平房和那根根冒着丝丝白烟的烟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新的小城镇;那几盏在疾风卷着大雪发出微弱光线的路灯,已经被一排排太阳能灯替代,没过小腿的泥浆路变成高等级的硬化水泥路。路边堆放的麦秸垛也被鲜花替代;如今,这里人们的户均纯收入达到了32万元,每个家庭农场有土地百亩以上。

  谁能将33年后的巨变与巨变背后的辛酸和那份坚韧联系在一起?70年代末,占到北大荒总人数3/5的54万知青一夜之间从这里蒸发,失去了人流喧嚣的农场,不仅孩子们失去了老师,病人也失去了医生,就连康拜因(联合收割机)也失去了驾驶员,没有人描写过那段苦痛的寂静;80年代巨大的体制变动再次撼动那里的人们,大农场解体变成一个个小的家庭农场,老职工们看着拖拉机被人开走号啕大哭。所有的职工不仅失去了工资一切生活自理,还要负担其承包土地一切生产的投入。他们中有十万扛着军衔垦边、甚至还有参加过红军长征的老战士。那是一种断绝退路置之死地而必须后生的境遇。

  北大荒挺过来了。北大荒再次创造了奇迹,贡献者是留在黑土地戍边屯垦的人们。在牡丹江我见到接待办主任牛宝琴大姐,她放弃了区妇联主任的职位随着丈夫来到这里,心甘情愿做后勤工作。而她的丈夫王伟志曾经是空军第七飞行学院特级飞行员,他见证了由1985年澳大利亚政府无偿援助的4架“空中农夫”飞机的航空站,变成具有50架飞机的黑龙江龙垦通用航空公司。如今,龙垦通用航空公司正在洽谈购买另外30架飞机。

  在七星农场,展现出的是一个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的链条:日本的“洋马”高速插秧机,从每天人工插秧一亩提高到80亩;臂展470米的大型自走喷灌机在12小时可浇水500亩;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联合收割机450马力美国的凯斯6088、210马力的约翰迪尔拖拉机7830,等等。农垦系统田间作业机械化生产率达到96%。

  谁人能够设想,以往种植在热温带地区的水稻,农垦人居然可以在高纬度、高寒的旱作区变成了主栽品种, 到2009年,黑龙江垦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638万亩,稻谷总产185.5亿斤,占全部粮食总产的56.1%。这让我们记住一位87岁高龄的科学家徐一戎。有这样一个说法:100个吃大米饭的人里,可能有99个不知道徐一戎是谁,但100个种水稻的,肯定会有99个认识徐一戎。他虽然不是科学院院士,但是在他的100亩试验田中,“空育131”亩产达到了906公斤。

  如今,黑龙江农垦的166万职工真正是“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这里有最现代化的学校、医院,这里有清澈的河水、清新空气,还有日落百鸟归巢的湿地。游走三江平原,心情会变得格外明媚,人们在说:我们生活在这里多美呀!

  北大荒的33年给人惊喜。

  作者:赵忆宁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