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的名言在2010年的黄金市场得到了最好的印证。回顾2010年的全球黄金走势,与全球主要货币的波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整个上半年,在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下,伴随欧元不断走软,黄金连续走高刷新历史纪录,高歌猛进中显出“硬通货”的风姿;到了年中,欧债危机突现缓和迹象,在世界主要货币反弹行情中,金价又顺势回落;8月之后,伴随着美国公布令人失望的宏观经济数据,美元进一步下跌,金价再次启动,登上“千二”大关;到了11月,在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刺激下,“印钞”效应再次导致美元贬值预期,金价随即首次突破“千四”。作为“最后的盾牌”在巨额流动性冲击中,黄金凸显了中流砥柱的本色。
与以往的黄金市场不同,2010年黄金不但受到全球投资者的追捧,而且高金价下的黄金首饰也受到了认可,说明黄金财富文化已开始历史性回归。
据估计,2010年,中国黄金需求约为500吨,与每年中国的产量基本相同,为自产自销型。60多年来,中国未放开黄金市场的买卖,而从国际市场购买的黄金量也从未超过8%。中国2011年需求有望增长20%。多种迹象显示,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正考虑放开黄金市场。可惜的是,处在金价的历史性高点上,中国进入黄金时代显得尤为“时不逢机”,但正是这种“逆势而上”却彰显了中国真的在崛起、开始把握全球的财富机遇。
依笔者的判断,中国放开黄金市场是迟早的事,越早开放,则越早能让中国国民享受到财富的利益和公民的权利,更能消除中国“货币泛滥”长期投资找不到出路、资本乱窜的“豆你玩”“蒜你狠”等现象,更有利于中国经济、投资、财富结构的合理变化。
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黄金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六部委意见将未来黄金市场发展与中国金融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全局联系在一起,明确提出“未来黄金市场的发展,要服务于中国黄金产业发展大局,立足于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竞争力,着力发挥黄金市场在完善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作用。”这个联合发文一出,在国内外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中国因素无疑将在未来金价长期趋势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到2010年末为止,中国央行避开了国际黄金市场,而通过国内的采矿业稳定增加黄金生产和储备。但央行2010年8月曾表示将允许商业银行增加黄金进出口,从而推动中国黄金市场发展,情况已随之发生了变化。通过开放黄金市场,中国央行或可将大量黄金引入中国,国内市场黄金数量将增加,同时又不会过度影响市场平衡。澳新银行(ANZ)资深商品分析师Mark Pervan据此分析说,“他们将以积累巨量黄金的方式是开放进口,并确保大量黄金在国内市场周转”。
为了给中国资本一个当然的出口,中国政府正在千方百计地寻找投资来源,投资者因忧虑通胀压力而转向替代投资渠道,黄金投资意愿迅猛增长。路透五位调查分析师称,2011年中国黄金需求总量或将增至600吨左右甚至更高,珠宝业需求可能已达到或超越过去十年平均7%左右的增长速度。
受炎热气候影响,2009年印度最大黄金消费群体农民减少了黄金需求,高金价使得进口减少了约三分之一左右。但2010年印度海外购买量有望升至纪录高位,甚至有可能打破800吨的关口,因为2010年印度有一个良好收成前景提振了市场需求。外界评论估计,如果中国人的消费按目前速度增长,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取代印度,占据全球黄金市场的首位。
世界对中国开放黄金市场充满期待。来自亚洲最大黄金交易中心中国香港的数据显示,2010年前八个月从中国香港向中国内地出口的数量已较2009年全年提高近一倍,表明中国内地市场需求猛涨,有一些资本已寻找到黄金投资的出口。按年度计算,中国将通过香港这个黄金流入主要渠道进口118吨黄金,而2009年为44吨,2008年为90吨。
实际上,中国黄金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已今非昔比。截至2010年,中国黄金产量已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为中国黄金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中国货币、外汇、资本、保险和黄金市场相互依赖,协调发展的基础已初步形成,黄金市场已发展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不仅已建立起全球黄金现货交易量最大的场内市场,而且近年来随着黄金现货延期、黄金期货等重要投资品种陆续向个人开放,中国民间黄金投资市场呈现暴发性增长。2010年前三季度,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客户累计已近160万户,黄金成交超过4600吨,成交金额突破1.1万亿元。
据估计,目前世界黄金总存量约为16.3万吨。全球人均30克左右,但目前中国黄金人均存量不足4克,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潜力巨大。随着中国黄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政策不断完善,多元化特点逐渐发挥,未来中国因素影响世界黄金市场的绝对价格,甚至取得全球黄金市场的“话语权”,并非遥不可及。
(作者系《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