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产业经过最近几年发展,已经跃升至全球最大光伏产业制造基地,产能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然而,由于光伏产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出口比例甚至高达90%,原材料也有一半来自国外,给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安定因素。业内人士指出,开发光伏产业的国内应用市场已经是迫在眉睫。
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光伏产业制造基地
记者从不久前在天津举行的“滨海机遇--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论坛”上了解到,从2002年开始,我国光伏产业就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在过去5年里,国内太阳能电池年产量从139兆瓦增至近4000兆瓦。
工业和信息化部司级巡视员王勃华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制造基地,全球最大的15家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中,就有10家来自国内。”
目前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已经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之上,积极走自主创新之路,充分利用国外市场要素,将产业发展融入国际化的市场大潮中。
多晶硅材料和制造设备,我国曾经完全依赖进口。但是,我国光伏产业通过引进国际技术与人才,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制造设备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50%,在太阳能电池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上走到了世界前列。
与此同时,日益成熟的国内光伏产业充分运用国外资金和人才两大市场要素,拓展海外市场,部分企业还在海外设厂,为产业的国际化运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加快行业整合,形成协同发展产业链,从而实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与生产成本的不断降低。
国内光伏企业牢牢抓住西方国家发展绿色能源,以及产业成长期门槛较低的历史机遇,迅速突破材料、市场以及人才发展瓶颈,短短几年就打通了全产业链,形成了从高纯硅原材料、铸锭、切片、电池封装和系统集成等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产业链的整体成本大大降低。国产太阳能电池成本的下降,也使得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凸显。
第三,产业发展呈现区域化、集群化,临近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链互补和经济合作,产业竞争力实现整体提高。
从光伏企业的分布区域看,目前已有江苏苏锡常、天津滨海新区、河北邢台-保定、江西新余、四川乐山-成都等多个产业带。
光伏产业“两头在外”制约发展
作为全球主要生产国,我国生产的光伏产品有九成以上都会出口到欧美国家。尽管产品总量占据国际市场半壁江山,但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尤其在原材料生产与应用方面,处于相对滞后状态。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说:“国内光伏产业目前基本上是‘两头在外’,主要原材料和市场均要依赖海外市场。”一方面,国内光伏产品有九成出口,而多晶硅等重要原材料却有超过五成要依赖进口;另一方面,国内光伏发电的总装机量仅有全球装机总量的1%,与国内光伏产业的强大产能差距甚远。
产品严重依赖出口,将会使得产业发展过度依赖海外,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动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同时,以国外需要为导向的产品生产,将会使其与国内的市场需求脱节。
原材料受制于人,将给产业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以高纯多晶硅为例,原料长期受美、德、日公司垄断,购买价格也要受对方制约,以上三国每年赚取的利润高达三到四倍。
实际上,我国并非不需要光伏能源。中国有荒漠面积在108万平方公里左右,如果按1平方公里面积可安装100兆瓦光伏阵列计算,每年可发电1 .5亿度。仅开发利用1%的荒漠,就可以发出相当于中国2003年全年的耗电量。光伏发电技术的大规模使用将缓解我国日趋紧张的能源供给,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柱。
三方面入手推动光伏产业发展
为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真正实现“以我为主”,从而对国内低碳和新能源建设作出贡献,业内人士建议从三方面入手来推动光伏产业发展:
第一,政府相关部门在光伏产业发展初期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光伏发电进入民用领域,使“平价”上网成为可能。
石定寰认为,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是最稳定,对自然资源消耗也是最低的。从长远看,国内市场缺失终究将限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光伏产业正在对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投资,从而为将来的国内应用做准备,但必须要有稳定的政策保证这些投资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
目前,国内光伏发电成本仍在1元以上,其经济性仍难以体现。政府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加大“金太阳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实施力度,将有利于未来两年国内光伏市场的开拓。
第二,尽快制定国内光伏产业统一标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协助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光伏产业国家行业标准和检测机构,国外光伏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不需要进行任何机构的监测,但我国光伏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却要经过严格的监测,并取得认证资格,导致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明显降低。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认为,认证不仅是规范行业,还可以起到保护国内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作用。
第三,光伏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核心竞争水平,实现产品卖点和成本优势的双重回报。
在过去10年里,美国崛起的光伏企业只有15到20家,但每家都有独特的技术。国内随着光伏产业技术门槛地不断降低,有上百家光伏企业一拥而上,但由于大都集中在产业链门槛最低的封装环节,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容易受原材料、市场价格等外在因素影响,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业内人士呼吁,国内光伏企业要集中力量在利润最高的技术核心层面下工夫,构建充满活力的产业创新体系,重视产品、技术、人才、经营、融资的有效创新,企业之间要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确保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