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北京青鸟黄了 健身行业难入风投法眼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1年01月14日09:23

  低利润、价格战健身行业难入风投法眼

  ●国内健身会所收入单一,9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卖卡,容易陷入价格战的恶性竞争,摊薄了整个行业的利润率。

  ●预付费模式会刺激公司拿到钱后,快速扩张,一旦收入减缓,财务就会陷入危机,最终常因资金链断裂而倒掉。

  

●政府没有制定针对该行业的统一标准和规范。许多健身中心时开时关,让整个行业的信誉度严重受损。

  崔丹 马可佳

  2011年1月11日下午4点,北京复兴门百盛购物中心青鸟健身的俱乐部门前,聚集了100多上门讨要会费的会员。1月12日上午,中关村青鸟店门口已经被多位讨要会费的愤怒会员包围,多名保安在紧张地维持秩序。

  在位于石佛营东里的北京青鸟健身有限公司总部楼下,青鸟健身阳光港湾店是唯一还在营业的直营店,但该店门口也已贴出通知:营业时间调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11点至下午5点,周末不营业。阳光港湾店工作人员称,跳操课程已经取消,目前只能练器械,他们也已开始登记会员信息,未来是否营业不确定,有待公司通知。

  “青鸟黄了。”一位会员如是说。一夜之间,青鸟健身兆龙店、百盛店、安贞店、清华店、加州店,全部暂停营业。公开资料显示,青鸟健身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初,第一家店兆龙店于2001年6月18日开业。现有会员35000余名。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全国有16家分店的青鸟健身将暂停营业。

  1月12日,许多青鸟健身的会员接到的一条群发短信中提到:“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我们没有国家的扶持,没有财团的支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能支持到现在非常的不容易。”

  青鸟健身总部市场部负责人表示,停业是因公司股东发生变动。被问及分店停业是否因经营不善和资金问题等,其表示“我也不太确定”。

  而在此前的2天,青鸟健身一直正常运营,并且依然在对外销售健身卡。

  有业内传言,5家店一夜之间暂停是因为青鸟的利润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亏损,一些分店甚至无法支付每个月几十万元的房租了,所以导致青鸟的大股东突然撤资。该消息并未经青鸟健身证实,据百盛店的一名青鸟员工说,青鸟拖欠百盛购物中心至少两个月的房租,不到100万元。

  另据一位行业内人士透露,随着越开越多的健身俱乐部,青鸟健身在价格、设施方面已经没有竞争优势。2008年金融危机对青鸟健身影响极大,青鸟会员从6万人减少到了2万人。此外,青鸟健身曾在几年前力邀各方投资,也未成功。

  青鸟部分门店关停,同时也引发了市场对健身行业整体的反思,价格战、信用危机都是造成该行业难以做大的致命原因。

  价格混战

  “健身行业并不是外界所说的暴利行业,净利润事实上不到50%,一般一家店租金每月50万元,物业费7万多元,再加上水电费及器材折旧费、员工工资等等,成本支出就需要100多万元,而最多销售才160万元,销售利润很低。”北京一家知名健身连锁公司的管理人员称。

  国内健身会所收入单一,9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卖卡,表面上现金流很好,但单纯依赖于健身卡销售,却容易陷入价格战的恶性竞争,摊薄了整个行业的利润率。“我们一张年卡,从几千元甚至被打折到低于1000元出售。整个行业价格都在往下走,现在一年年卡价格能高于2000元的俱乐部已经非常少了。”上述人士称。

  不过在上述问题面前,也有一些大型健身俱乐部有所警醒,开始另辟新模式,避免沦入其中。国内另一家大型健身会所中航健身企划部人士告诉记者:“除了售卡,中航健身还重点发展私教和美容项目,这两个盈利点,不仅为其带来一半收入,还提高了高端客户的忠诚度,避免陷入价格战。”

  信用危机

  此外,业内开始担忧健身行业的预付费模式危机。“从财务管理角度来说,提前预收几年会员费再提供服务的预付费模式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是这种模式常会刺激公司拿到钱后,快速扩张,一旦收入减缓,财务就会陷入危机,最终常因资金链断裂而倒掉。”

  卖卡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单店新建能力很强,一次性投入短期就能收回,这样健身会所会快速扩张,不断复制,但另一方面,健身会所很少会投资在管理系统和服务质量上,服务跟不上,不仅无力承受新会员,还可能要亏本消化已有会员,最终走到开店增长的极限而崩盘。“目前国内健身俱乐部每年新开1000多家,但其中一半以上不到一年就关门停业了。”上述健身连锁公司人士称。

  而青鸟健身一夜之间停业5家分店,更诱发对整个行业的信用危机。当前,国内健身行业管理较为混乱,政府没有制定针对该行业的统一标准和规范。许多健身中心时开时关,让整个行业的信誉度严重受损。“央视播了以后,我们本来要办卡的会员都不敢办了。眼看现在一家家会所都在倒,剩下的大部分又在亏。”北京一家健身俱乐部的工作人员诉苦称。

  风投无兴趣

  青鸟部分门店关门,使得本来看好健身行业的本土风投们开始对其退避三舍,“看不懂这个行业。”深创投一名投资总监说,过去几年他断断续续接触过几家健身公司,但总体感觉健身行业事实上是属于重资产行业,包括设备器材、场地等的基础设施投入都很贵,利润并不高;另一方面,这个行业进入门槛又非常低,各类小型健身房不断涌现,分流客源,大打价格战,一些大的品牌健身机构运营很容易陷入经营困境。

  重资产、进入门槛低、收入来源单一、不容易建立竞争壁垒致使很多风险投资公司都降低了对健身行业的兴趣。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