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当孔夫子遭遇汇丰银行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师琰
2011年01月15日07:57
  68岁的Athar Hussain来上课了。他的中文老师给了他中英文两种版本的《十二五规划建议》,还有独立编辑、配有拼音的选读本,这堂课的内容就是两人讨论《十二五规划建议》。

  Hussain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教授和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带领手下20多位研究人员专门研究亚洲经济问题,他也是英国政府经济问题智囊团重要成员。作为中国问题专家,“老胡”的汉语已经很不错,却仍坚持在繁忙的研究和出差中抽出时间不断学习。

  他上中文课的地方就在LSE校内伦敦商务孔子学院,这是LSE跟清华大学2006年合办的一所孔子学院。为他一对一授课的中文老师是来自清华大学的黄国营教授,黄也是这家孔子学院的中方教学负责人。

  作为全球第一家专门面向商务人士的孔子学院,这家学校的学生名单上高人云集,包括汇丰集团主席葛霖、太古集团执行董事邓莲如、英国财政部官员、以及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候选人、LSE经济系主任Danny Quah教授。在英国,一共有12家这种由英国大学与中国大学合作办学的孔子学院。全球各地已有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共322所孔子学院、以及369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到36万人。

  伦敦商务孔子学院Hussain教授学习中文的具体内容是可以自己决定的。黄教授会事先发邮件问他下次课想学什么,再根据其想法准备好教案。黄总结说,商务汉语必须有很强的时效性,要知道学生现在需要什么;还要采取讨论形式的商学院授课方式;课时安排也要非常“柔性”,因为来学的CEO、教授都是大忙人,经常出差,必须根据其工作状态来安排课程。这种一对一的量身定做课程费用不菲,每课时100英镑,不过在伦敦这个全球金融之都颇受欢迎。与此相对,一个为期20周、固定40个课时的证书课程,对外收费是574英镑,对LSE的学生和教职员则只收287镑。黄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外国公司迫切需要跟中国商务往来,热心学汉语的现象也是在新的经济转折点出现后,企业战略调整的反应之一。

  伦敦商务孔子学院成立之初的5家联合发起人汇丰集团、英国石油公司、太古集团、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和渣打银行也积极投身这股“汉语热”。

  现在,汇丰银行位于金丝雀码头的总部大楼设有一个专门的教室,供伦敦商务孔子学院上门授课,这个小班通常每周开课一至两次,参加者多为该公司中高级职员,也包括一对一的量体定制课程。在汇丰42层的总部大楼里甚至开设了一个“汉语角”,不定期开展中文写作比赛、才艺表演等活动。拥有上千人的诺顿·罗氏国际律师事务所也请来伦敦商务孔子学院,在其伦敦总部开设了中文教室,迄今已历时两年。如今,想学习“十二五规划”的外国人不只是Hussain这种研究亚洲经济的学者。黄教授的另一个学生是一家IT公司CEO,德国人,在英国有设计所,在深圳有工厂,他专门给黄教授发邮件,希望得到一份“十二五规划”。

  “他们都很关心中国的发展,”黄说,“孔子学院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中心,在商务经济领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运营经验

  回想2007年1月,当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黄国营被派到英国LSE正式筹建伦敦商务孔子学院时,LSE还连中文课都没开设。

  黄感慨该校如今是“天时地利人和”兼得,特别是受益于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010年,LSE和大多数英国大学一样收缩了外语教学并裁减外语教员,但汉语教学投入却大幅增加,并公开招聘该校汉语学位课程首任负责人。

  黄国营还注意到,与学院开设之初学员主要是跨国公司中高级职员相比,最近一年多来,来上课的学者明显增多,特别是经济学界,既有资深教授,也不乏年轻学者,显示英国学界对中国研究日益重视。

  现在,伦敦商务孔院除了不用为高质量生源发愁,还经常有人找上门来,包括英国其它大学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大学,希望跟清华合办新的孔子学院。但至今清华名下只有跟LSE合作的这一家。

  “清华的想法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把这件事做好。”黄国营解释说。

  在他看来,影响孔子学院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是师资缺乏稳定的、具备专业性的骨干教师。

  国内派来的教师通常最多只能干10个月,刚熟悉情况就该考虑回国了。还有一些人的问题是英语不够好、对当地文化缺乏了解,导致教学效果打折扣。而海外招聘的本土教师主要问题则是商务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够,缺乏专业性。

  “希望教师队伍最好能有3至5年的稳定期,”黄说,“但目前状况下很难做到。师资问题不是我们这里才有的问题,而是整个孔子学院都面临的问题。”

  除了师资之外,孔子学院还需要直面与外国合作伙伴相处的问题。曾有一些孔子学院,中外学校合作方摩擦不断,影响到学校发展。

  谈到与外方合作伙伴如何融洽相处,黄国营表示,要充分尊重当地合作伙伴,财务和行政方面不能太计较,清华在这方面就抱着比较超脱的态度,重点放在教学质量把关。

  “孔子学院本来的目的就是要让中国文化在国外得到弘扬,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外方积极性,外方积极性更重要。”黄说。

  资金与定位

  2004年底,我国开始尝试在海外采取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设立以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为主旨的汉语推广机构“孔子学院”,至今已历时六载。1987年在北京成立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汉办”)是孔子学院的承办和领导机构。

  孔子学院发展之初,汉办执行的是对等扶持政策,即外方出资多少,汉办就出多少,而实际上,外方往往出的并非真金白银,而是拿提供场所、人员等折算。

  据记者了解,前几年每成立一个学院,汉办就会给一年10万美元的拨款,后来这种扶助制度被改为项目制,申报项目多的孔子学院,得到的经费就多,高的每年可以拿到几百万元人民币。而汉办对于孔子学院的扶持,属于“种子基金”,最终还是希望若干年后这些孔子学院能够自立。

  黄教授透露,伦敦商务孔子学院的目标是要在2-3年后,即使汉办一分钱不给也能做下去。“如果完全靠国家养,就说明本身生命力不够。”他说。

  如果单搞汉语教育,3-5年自立恐不难,但身为孔子学院,还肩负推广中华文化的职责。以伦敦商务孔子学院为例,每月都会举办涉及中国经济和商务的公共讲演或圆桌会议,还要开展大量中华文化推广活动,这些文化推广活动多数都需要项目经费支持。

  黄还指出,一个现实矛盾是孔子学院本身应该是面向社会的,做的是文化普及工作,而大学则是学术性很强、靠研究带动的,两者之间尽管可以互相支持,但毕竟有距离,定位不够协调。

  他建议未来各个孔子学院不一定按照同样模板设置,可根据当地情况调整运作方式,部分带有研究性质,部分则面向社会基层人士。

  孔子学院的局限性英国议会跨党派中国小组主席亨德里克(Mark Hendrick)认为,孔子学院在帮助海外年轻人学习中文、加深对中国的了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则“展示了一种成功的伙伴关系,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成功合作的例证”。

  不过,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资深中国问题专家凯瑞·布朗博士(Kerry Brown))看来,这些机构实际上并没有被人们很好地了解许多人只是简单地把这些机构当成教授中文的地方。还有人很怀疑这些机构,认为他们只不过是为中国政府进行宣传工作。“由于缺乏对中国政府为何设立这些机构的认知,在有些地方这些机构甚至已成为对中国进行抨击的借口,” 布朗说,“但事实上英国、德国等其他国家也在国外设有类似的官方实体,从这一点来讲,对中国的这些抨击似乎有点不公平。”布朗对本报记者直言,中国政府需要的是提高外国对中国文化、语言、历史和当代中国生活的认知度,原则上孔子学院可以成为非常有用的功能机构,因为更多了解、理解和对话只会对双方更好,但是这些机构需要通过非常透明的方式来操作,同时任务也应该非常明确。而在著名法国汉学家、香港浸会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系主任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教授眼里,孔子虽然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家,但他“是那么保守,尤其是对于等级关系、社会秩序和妇女”。在他看来,胡适、蔡元培、或者甚至李白,也许都是更好的选择。高敬文强调,语言只是通往中国文化财富的一种工具,国家形象并不仅仅只依靠国家或者政府,而是主要依靠社会、知识分子、作家、创作者和艺术家。“举例而言,很多中国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但不总是政府所喜欢的那些电影”, 他担心的是,“在中国,国家形象被太多地理解为一个对外的、组织严密的、单向传播的过程。”

  作者:师琰
(责任编辑:王洪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