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大客户部高级专员 何志成
2011年初,全球金融风险指数继续攀升:欧债危机还可能升级;美国近百个地方政府将陆续爆出地方债危机,日本和英国都可能爆发类似的危机;还有随时可能引爆的朝韩危机。这些危机隐患无论哪一个被升级或爆发,对中国经济
和国家安全的影响都很大。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底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超过2.8万亿。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对外是风险隐患,对内则是不堪重负——已经成为通货膨胀的推手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负担。2011年必须想办法减缓增幅,外汇储备不能再度大幅度增加,又不能大幅度地减少出口,只能靠增加进口,同时鼓励中国企业和居民走出去,购买海外资产与资源,参与海外市场投资。增加进口,买什么?当然要买高科技;中国企业走出去,采取什么方式最便利,当然是购买海外资产;投资者参与海外投资,投资谁更安全。显然,这是人民币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企业在2011年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能不能实现这个机遇,能不能在缓解国际市场风险隐患的同时,给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变量很多,但最关键的变量,就是看胡主席出访美国的成果。
我相信胡主席出访将给中美两国以及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活力,同时,也会给中国企业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让中国企业带着人民币走向世界。
2011年,欧元区肯定很艰难,但对全球市场来说,更大的风险是美元。欧洲有“五国”在闹腾,美国却有近百个入不敷出的州政府和市政府有可能在2011年开始闹腾。欧元的问题已经揭开了盖子,美国的问题却可能在2011年下半年被揭开盖子。我们知道,美国地方政府的总负债大约是2.86万亿美元,其中有问题的债务总额有可能突破1万亿美元,这就是所谓美国将有100个地方政府“被破产”的数字依据。在美国地方政府缺钱的时候,美国政府更缺钱。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美国政府的净债务总额已经突破了13.5万亿,再借钱,需要申请了(国会有限额控制法案)。如何应对这么巨大的债务,是美国在2011年的最大难题。美国会不会赖债?美国需不需要中国帮助?拿什么与中国交换?对中国和美国来说,这是攻克时艰的重大机遇!
美国虽然被债务缠身,但美国不是穷国,更不是资不抵债。美国没有现钱,却有的是资产,而且,美国的经济要比欧洲更有活力。解决美国地方债危机的最好出路不是欧元区模式(政府援助为主),而是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以资抵债,吸引来自全球的投资共同“救助”。这一救助方案需要美国地方政府降低投资准入门槛,降低高科技贸易的门槛,说白了,就是向中国企业和金融业敞开大门。直接与中国企业合作,吸引中国的民间投资,金融投资,或直接向中国企业出售美国企业的股权和资产,美国地方政府将获得滚滚财源。据悉,中国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正在与美国各州进行广泛的投资和贸易谈判。美国的一些地方政府也准备向中国企业敞开投资高铁、商场等公共设施的大门,但还不够。
债务危机必然引发债务重组,债务重组则需要很多中国企业参与其中。在充满战略猜疑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能选择伸出援手吗?中美相互间不信任,美国国会能通过放松对中国贸易和投资限制的法案吗?一切取决于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战略选择,尤其是美国的战略选择。
就在胡锦涛主席本月访美的两周前,《纽约时报》发表了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撰写的重要文章《如何与中国做朋友》,文章指出,胡锦涛本月访美是中美两国如何走向未来的一次重大事件,是继邓小平1979年访问美国之后,30年来中美两国的最重要接触。他建议:中美两国能够再发表一份“中美联合声明”,为未来扩大中美两国之间的现实合作提供战略框架。布热津斯基坦言,目前中美关系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危机和西方国家的债务危机既加速了中国的崛起,也给中国提供了大好机遇,同时也让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忧心忡忡。如何应对世界政经格局目前发生的变化,西方世界也没有想好,美国有没有想好?中国有没有想好?是使中美关系进入“战略互不信任”时期,由竞争对手演变为战略对手,冷战对手,还是重建战略互信,携手迎接2011年的诸多挑战。“若不能巩固并扩大两国之间的合作不仅将有损于两国自己,而且有损于整个世界”。因此,“美中不应在坦率讨论彼此间的分歧时退缩。”正视分歧,不扩大分歧,就有可能扩大合作,就可能迎来更持久的和平。有了持久和平,中美两国都可以获得持久的发展。我注意到,在胡主席接见盖茨时明确地谈到,中美间要谋求战略互信,争取世界持久和平。有了这个主基调,我感觉,胡主席访美是将全球重大风险隐患化解为重大机遇的最好时机。
中美间如能够扩大战略互信,中国企业将大批赴美投资,美国的债务危机就不会爆发;而当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联手后,中国将迎来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巨大的外汇储备将不再是包袱而是实力,中国企业将带着人民币“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