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不可长算,如果物价上涨的趋势和幅度不能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得到有效的遏制,那么这种由价格倒挂和由“限购”构成的保障,也会由于天长日久不堪其负而不能久远。
涨价之痛由家庭主妇对日常开销的不断算计慢慢向全社会蔓延,终于连莘莘学子也感受到了压力。日前,中国传媒大学的一纸“馒头限购令”,先由微博爆出,继而转发跟帖不断,百度上搜索出的相关网页已达八万五千多条。由此不免让人感叹:馒头虽小,却牵动着物价这个社会的敏感神经。
老百姓体验生活质量的最直接的办法和感受,就是看物价的起伏。无论是从每天早上吃的油饼是不是越来越小,烧饼是不是越来越薄,还是农贸市场小贩的秤越来越不准了的细枝末节中,百姓心中的“价格指数”比起相关部门的统计来,往往更来得真切,虽然它很可能不具备现代统计科学的严谨与普遍性。
物价是经济生活的晴雨表。每个人无论穷富,总是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其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而对很多低收入者而言,每一次的物价波动,都会和他们日常生活的质量密切相关,包括能影响到每月能多吃或少吃几顿红烧肉。中国传媒大学此举,从保护学生利益及维持学校食堂的正常运转出发,实属无奈也无可厚非。但日子不可长算,如果物价上涨的趋势和幅度不能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得到有效地遏制,那么这种由价格倒挂和由“限购”构成的保障,也会由于天长日久不堪其负而不能久远。“大河没水小河干”、“覆巢之下无完卵”说的都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自2010年以来,一轮又一轮涨价潮来势汹汹,让百姓既无可奈何又无所适从。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能不花的就不花,省一个是一个。但事关吃饭,总不能把嘴吊起来,于是,就只能从牙缝里节约,让肚子受点委屈。当然,就目前来讲,绝大多数人的温饱并没有问题。但谁不想吃点好的又能少花点钱呢。这似乎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些大学食堂周边,总有一些去“蹭饭”的人。实在不是这些人非要起哄架秧子凑热闹,而是各自的经济能力使他们不得不硬起自己的头皮。让人欣慰的是,传媒大学有关馒头的“限购令”,对学生的正常用餐和营养摄入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相反,还让很多去晚了而买不到鸡蛋的同学免去了担心。但我担心的倒是媒体报道的那些附近工地的工人们日后怎么办据媒体报道,他们有时候买馒头二十、三十个地买,买鸡蛋也常是一买几十个。这些人显然是游离于某些政策的照顾之外,那么限购令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责任编辑:姜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