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商业银行圈钱再起引专家热议

来源:金融时报
2011年01月17日15:34

  刚刚跨入2011年的门槛,股民们满怀着对今年的市场希冀,但是没想到三家商业银行的天量融资让年初的反弹消失殆尽。

  据悉,本月6日,农行宣布拟发行不超过50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7日,兴业银行公告称董事会决议发行不超过150亿元次级债以补充附属资本;民生银行当日

也发布公告称,将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7亿股新股,募资近215亿元。统计显示,三家银行募集资金总额逾860亿元。

  ●商业银行体系的创新能力不够

  银行再融资举动不单引起了不少散户的不满,更引起了业界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由和讯网主办的2010财经中国年会上表示,“2011年中国资本市场面临许多压力,第一个就是融资压力。”

  吴晓求表示,“资本市场不能成为一个黑洞,现在主要成了商业银行的黑洞,商业银行无止境的要求和需求,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远远少于给资本市场带来的融资压力。”

  吴晓求还指出,“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创新能力不够。一方面资产规模越来越大,2010年新增贷款7.95万亿元,2010年至少新增贷款7万亿元,这要消耗多少资本呢?按照6%的核心资本要消耗4200亿元资本,而上市银行在所有银行占70%份额,即消耗3000亿元。2011年又将在市场融3000亿元,所以我们要加强银行体系的创新,包括银行资产证券化处理等。我也看到了问题,整个银行体系,金融体系的创新能力不够,停滞了。”

  ●资本市场尚未摆脱“圈钱”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也公开发表了自己对“圈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摆脱第一个问题如何圈钱”。

  “从宏观经济来看,我们的资本市场完全堵塞了资金的流向和渠道。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资本市场太差了。比如宏观数据,银行资金来源几乎都来自于贷款。而从央行政策报告中可以看到信贷占总融资的比重一直在90%上下,虽曾低到80%,但后来又上升到90%以上。现在我们国家的融资仍然靠信贷,以至于信贷收缩一点,企业就没钱了。”

  袁钢明痛声疾呼,“我们国家资本市场快死掉了、快僵化了、快毒死了!”我国资本市场被迫靠信贷喂养,他认为,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资本市场都处于萎缩状态。因此,资本市场不是“任重而道远”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提高质量问题,而是如何再起步的问题。

  ●要把治理变成赚钱的买卖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朱武祥则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并没有如上所述的那么糟糕。他认为,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就是如此,不排除有企业“圈钱”。但是能圈成,说明交易达成了。

  他认为,要想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是光靠证监会制定严格的规则,而是要发挥群众的作用。他提出,好的机制不是靠监管机构加强的。关键是设定机制,把治理变成赚钱买卖。可以对举报者采取发放奖金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投资者自发参与对上市公司的审查举报工作。

  作者:安福兴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