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河南中小企业融资缺口1500亿 担保业变身高利贷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1年01月18日00:40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勇 ●李姗姗|河南报道

  “好像脖子上被勒了一道绳子,现在感觉越来越紧了。”

  老张呆呆地看着寒风中急行的路人,咖啡厅里悠扬的背景音乐似乎与他没有太多的关系……他注册的投资担保公司刚起步不过半年,却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2010年12月1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针对全省的投资担保行业,展开了为期4个月的集中规范整顿,其间暂停一切担保机构的设立、变更和备案等工作。官方称,整顿中未通过验收的担保公司,将不得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而省会郑州的“新政”,亦紧随其后。

  河南担保行业怎么了?

  河南中小企业融资缺口达1500亿

  “这两年,担保公司越来越多,增长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了。”2010年12月6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截至当年11月底,仅郑州各类担保机构就有500多家,注册资金总额达到338亿元。

  担保业发展迅猛的背后是河南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所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

  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的研究报告《河南省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披露,该省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的资金仅占其发展资金的15%。“多数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财务管理差、抗风险能力弱、可供抵押资产少,贷款较为困难。”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张立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上述研究报告测算,目前,河南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与担保业所能提供的担保额之间有约1500亿元的缺口。

  “银行业务流程长、环节多,与中小企业‘额度小、要得急、频率高、周转快’的信贷需求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对接,大多数银行也不愿花大量精力去获取相应信息,这给担保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张立功坦言。

  市场存在巨大需求的同时,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亦相继出台了鼓励民间融资等有利于担保公司发展的各项政策,促使河南担保业风生水起。据了解,河南担保业的资本可谓来自四面八方,既有政府引导资金或国有投资公司、控股公司的投资,也有来自于实业领域的民营企业。

  “由于银行利率较低,银行的储蓄收益对老百姓的吸引力减弱,再加上近年来投资理财等观念的日趋形成,投资担保以其方便、快捷、高收益等把老百姓手中的大量‘闲钱’吸引过来。”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认为。

  而提供资金“供需”平台的担保机构,一方面为老百姓手中的“闲钱”找到适合的投资渠道,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为中小企业寻求融资捷径。

  “2010年年前的时候,我们急需一笔400多万元的流动资金,跑了好几家银行,腿都跑断了,也没贷到钱。后来经别人介绍就通过漯河市的一家担保公司,用了几天的时间,拿到了救急的钱。”河南漯河市豫汇集团董事长马祥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近年来,我省担保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担保行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大大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不过,也出现了一些诸如注册资本金不实、担保业务不规范等问题。”上述河南省工信厅官员坦言。

  担保变身“高利贷”

  快速发展的同时,担保业自身的“先天不足”亦带来诸多问题。

  “资本规模偏小,实力弱,抗御风险能力不足,再加上担保行业进入门槛较低,造成鱼龙混杂、无序竞争的现象。目前,河南的担保公司获得银行认可的尚不足20%。”河南省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进才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

  张进才同时指出,“创新能力不足也是一大突出问题。一些担保机构成立之初就热衷于个贷、投资等高盈利担保项目,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开展不多。专业人才匮乏,使很多担保机构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

  此外,资本困境也成为掣肘这一行业发展的瓶颈。业内人士指出,担保是一个对资本金高度依赖的行业,资本金的多寡直接决定了担保所能扩大的最大业务规模,而一些担保公司后续资本补充无以为继,这也是目前河南担保行业“小而弱,散而乱”,无法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并不讳言,该行业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很多担保公司实际上就是一个‘空壳’,还有些降低门槛,在地市设置分支机构,狂收‘加盟费’,有些担保公司立足未稳,子公司就发展到了市县。”一位长期研究河南金融业的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坦陈行业“乱象”。

  上述人士坦言,一些担保公司以“金融创新”或“担保工具创新”的名义开展业务,而其业务拓展“早已超出了担保业务的固有范围”。

  不仅如此,部分担保公司甚至高调打出了“民间借贷、短期融资”的招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担保公司在实际操作中抛弃主业,公然违规吸储、高利放贷已不鲜见。而担保公司自身的资金拆借行为,则更是游走于“灰色”地带:一些企业短期资金拆借日息目前已高达千分之五。在高息利润的诱惑之下,一部分公司开始“剑走偏锋”。

  此前在全国“沸沸扬扬”的河南“思达系”事件中,据媒体披露,河南东鑫担保公司在汪远思募集拿下“地王”所需资金的过程中“功不可没”。此外,有官方背景的河南省中小企业投资担保股份公司以及河南兴业担保有限公司也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据媒体报道,“思达系”负债约36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7亿元,民间融资约19亿元。卷入河南“思达系”纷争的一位企业高管向《中国经济周刊》证实了上述情况。

  而媒体披露的另一起事件——2010年年初河南金邦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老板突然人间蒸发,公司关门,268万元巨款去向不明,使28位出资人为自己血汗钱有可能打水漂而四处奔走的惨痛教训更是为担保业敲响一记警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向单一客户大量放贷,并自己开设账户吸收客户资金,把理财客户的钱集中起来放贷给企业,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些出资人向记者坦言,他们之所以冒此风险,主要是看中了担保机构的高利息。以500万元的借款月利率为1.5%计算,半年的利息为45万元,如果把500万元存入银行,半年期利率为1.98%,半年的存款利息为49500元。而高收益使投资者和担保公司“铤而走险”。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担保机构月息一分五还是月利率最低的,其他利率还有一分六、一分八甚至高达到两分三。

  政策“组合拳”完结担保乱象?

  “这些金融风险跟监管缺位、行业规范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在担保业发展中,还缺乏整体的发展规划设计和全行业明确的规范。”张立功坦言。

  河南豫商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庆习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则表示,担保行业的有序发展还有待于有关部门通过法律、法规强制推行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市场的信用氛围。

  “除了有关部门对担保机构的资格、机制、程序、业务范围和收费标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监督之外,还应提高担保行业的准入门槛和标准,杜绝虚假注册资本,让真正有能力、实力和资质的进入。”张进才表示。

  乱象环生的担保业引起了监管部门的警觉。

  2010年3月,中国银监会等7部门联合发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

  而郑州市近日发布的《郑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中,把企业资本金的准入门槛提高到了5000万元,并规定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

  “对于投资人来说,提高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金可以提高投资的安全系数。”河南省金融学会的一位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此外,郑州发布的《办法》中对于此前仅注册就可以成立担保公司明确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监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设立信用担保机构,不得在机构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

  而对于担保机构的“名称”亦作出详细规定。其中,冠名“河南省”或“河南”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冠名“郑州市”、“郑州”等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经营担保业务3年以上,注册资本不得少于10亿元人民币,无违法违规经营记录的信用担保机构,才可以跨市、县(市、区)设立分公司。按照规定,未经批准的信用担保机构不得跨区域开展担保业务。

  上述新政余音未了,河南省工信厅再次重拳出击,对该省的担保机构进行逐户规范,集中规范整顿。

  “此次将对全省的担保机构进行逐户规范,包括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或各地编办、民政等部门批准设立的实际从事信用担保业务的企业、事业或社团组织及其分支机构。”上述工信厅的官员表示,集中整顿期间将对市场准入、业务范围、经营行为、高管和从业人员队伍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整顿结束后,通过检查验收的,将予以发放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担保公司,将不予发放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不得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

  据上述官员透露,目前,河南已建立起信用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责任追究制度。

  “不过,新政效果威力如何尚需观察,能否根除担保业的乱象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上述金融学会的专家表示。

(责任编辑:王洪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