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第六通道开闸助推基金发行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年01月22日09:53
  基金审批将迎来六条通道并行的格局。

  日前,证监会基金部向各基金公司、基金托管行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基金审核工作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指出为进一步优化基金审核工作,在现有基金分类审核制度的基础上,对指数类股票基金产品进一步实施分类审核。

  由此,基金公司在目前可以同时上报5只新基金的情况下,将再度增加一个申报渠道。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已经到来的2011年将迎来基金发行的浪潮,即将面世的新基金数目可能将高达250只。

  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基金公司在销售渠道的竞争日渐激烈。随着审批制度的逐渐宽松,本来已经强势的银行渠道或将在大量发行的基金面前变得更加强势,基金发行的矛盾似乎已向渠道转移。

  指数基金时代

  目前国内市场上,指数股票类基金产品共有95只。其中,在2009年成立的指数基金产品超过25只,而在2010年发行成立的指数基金产品则超过35只。

  此前,基金公司可同时上报5只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包括QDII基金、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创新类基金和专户“一对多”产品。

  对于基金审批第六条通道的开辟,业内人士均表示,此次《补充通知》实施后,有望使指数基金出现井喷式发展。

  在《补充通知》的第一条中表示,在现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指数类股票基金(包括普通指数股票基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股票基金及其联接基金、指数增强型股票基金)单独实施分类审核。

  这就意味着,基金管理公司可同时上报指数类股票基金的募集申请和主动投资的偏股类基金的募集申请。

  近两年来,国内指数基金已经在迅速扩容。

  相关研究员表示,“尤其是去年,除传统指数基金快速发行外,各种主题类、行业类和风格类指数基金相继问世,指数基金连续两年"大爆发"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根据Wind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市场上,指数股票类基金产品共有95只。其中,在2009年成立的指数基金产品超过25只,而在2010年发行成立的指数基金产品则超过35只。

  上海一基金研究员表示,指数基金在去年加速扩张,主要得益于三点。首先,指数基金通过复制特定指数以最小化跟踪误差为投资目标,其投资组合是根据指数公开、透明的成分股构成来构建,风险收益特征较为确定;其次,指数基金各项费率比主动型基金低很多,这会对累计投资收益产生巨大影响;最后,根据国外成熟市场多年发展的经验,能长期持续战胜指数基金的主动型基金凤毛麟角。

  另外,证监会基金部也表示,基金管理公司在《补充通知》实施之前,已经上报主动投资偏股类基金(或指数类股票基金)募集申请,尚未获得核准的,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另行上报指数类股票基金(主动投资类偏股类基金)的募集申请。

  “此次将指数基金从股票型基金通道单独分离出来,一方面不挤占股票基金通道,”好买基金研究员刘朝阳认为,“另一方面也让指数基金的审批更加畅通和规范化,而随着各类指数不断被开发,指数化产品尤其是ETF等指数衍生品的发展空间很大。”

  但今年,基金公司推新产品的重心似乎并没有放在发指数型基金产品上面。

  基金公司产品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本来没有发指数基金的打算,不过既然通道已经开放了,那再报一只也无妨。”

  根据证监会1月17日公布的基金审核进度表,目前正在申请通道中的指数基金共有14只。

  发行矛盾转移

  “现在的情况和备案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各家凭本事拿去银行发行。”上海某基金公司高层向记者透露,原先发基金总是往证监会跑,现在监管部门的房间里人少了资料多了,负责基金销售的人都往银行跑。

  2011年,新基金发行数目将呈现井喷式发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将在今年成立的新基金总数很可能会创出单年度新成立基金总数的新高。

  就像2010年,当证监会开通基金审批5条通道之后,去年基金发行数量创下了基金发行数量的新高。

  据统计,在去年享有专门审批通道的QDII基金,全年发行成立的总数高达19只。

  在基金审批通道放开之前,基金公司纷纷呼吁基金审批备案制。但随着审批制度的逐渐宽松,基金发行的矛盾似乎向渠道转移了。

  “其实,现在的情况和备案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各家凭本事拿去银行发行。”上海某基金公司高层向记者透露,原先发基金总是往证监会跑,现在监管部门的房间里人少了资料多了,负责基金销售的人都往银行跑。

  根据阿尔法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共成立新基金147只,这些新基金合计募资规模达3108.27亿元,平均首发规模为21.14亿元,低于2009年的新基金首发规模。

  统计显示,2009年共成立新基金118只,合计募资3762.61亿元,平均单只基金首发规模为31.89亿元。

  对此,基金公司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虽然新成立基金的总数在逐年攀升,但现在基金越来越难发了,可能公司的重点应该转移到持续营销上面。”

  基金发行难,已是基金行业不争的事实,不少中小型基金公司开始慢慢退出大银行的渠道争夺,转向与小银行合作。

  “基金审批逐步市场化,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银行渠道的愈发强势。”基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可开发的投资者越来越少,尤其是在一线城市。

  上述人士也表示,可能今后工作的重点会向持续营销转移,“发新基金不再是基金扩大规模的首要法则,提升产品业绩,以此来扩大老产品的规模、为新产品树立良好口碑,这才是最佳的营销方式。”

  作者:黄祎妮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