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全球观察

中国人缘何热衷海外购物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2011年01月26日09:57

  近几年,每逢节假日促销,美国的许多名牌卖场都可见熙熙攘攘、操着各种口音的中国同胞。这种现象引起中国官方的关注,商务部长陈德铭日前对媒体表示,中国游客的海外消费要引起注意,因为按照每个中国人赴美消费7000美元计算,中国人一年就给美国商家贡献了70亿美元。与签证要求相对苛刻的美国相比,到访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同胞更多。按照媒体报道的数据计算,中国旅客一年在海外购买的高档商品消费达460亿美元,折合近3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人热衷海外购买的品牌商品,其实在中国国内许多城市也都有营销网点,而且,中国人海外购买的商品,比如耐克,比如Coach等等还都打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到国外买国货,中国人为什么要舍近求远?

  一种商品为消费者所热衷,大致有三方面原因: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

  从质量方面讲,中国国内一些商品面临信任危机,这从国人仍普遍更相信外国奶粉就可见一斑。从售后服务看,中国商家的服务意识和观念也有不小的差距。在美国等许多国家,顾客退掉不想要的商品是天经地义,不需要任何借口。在中国退货,除非真的质量出现了问题。

  其实上述两个还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价格因素。同样的商品,分别摆在中国和美国,标价却大不同。同一款Coach的拎包,在北京西单可能要价2000元人民币;在美国的Outle可能不到100美元,按汇率计算,国外价格不及国内的一半。

  价格悬殊的原因在哪里?国内媒体和官员欲言又止的,不过是税收和利润的问题,或者说,重税和暴利。

  商品在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利润率究竟哪个高,答案不言自明。从税收来看,进口商品增值税17%,高档消费品还有约20%的特别税,这样的税率高于美国等许多国家。

  对海外商品进行一些必要的税收调节是正常的,也有助于保护民族产业。但关键是税收是否合理,是否真有助于促进内需和经济发展,而不是导致购买力流向国外。3000亿元人民币的海外消费,也造成国内税收大量流失。

  或许作为应对措施,中国海关不久前加强了对海外购物的限制,但招致颇多非议。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也公开表示,国家“挣这点小钱干嘛?”

  针对中国购买力大量流失,陈德铭就指出,能不能将更多购买力留在国内,一方面促进中国的内需,另一方面也由此减少了顺差。这需要政府就税制、流通体制等方面改革进行认真研讨,同时也需要商家提高商业道德。如此,也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内需市场的拓展,中国消费者也不必舍近求远。

  媒体聚焦:

  中国人在海外的高消费,不断地引起世界的惊呼,而其中又大有“中国特色”。事实上,无论是由于出境机会有限导致的购物的高消费,还是由于需要给亲戚朋友捎带礼物导致的购物高消费,都可能随着中国出境市场的成熟以及有更多的中国公民出境而改变。

  新周刊

  中国游客在海外如此豪购、豪赌是好是坏?这本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们只期待,中国公民旅游过程中这样行为可以走一个健康的路线,而这样健康路线的形成,不只需要游客们对自身行为的自省,更需要我们的国家、媒体和社会舆论给予正确的引导。

  重庆晚报

  对于中国游客海外高消费,也有当地媒体存在负面评价。一些评论认为把购物作为海外旅游的主要项目有“暴发户”嫌疑;也有评论说,欧美日是高度商业化的社会,崇尚“顾客是上帝”的理念,说到底看中的还是中国人的钱袋子。

  环球时报

  七嘴八舌:

  某些高价团出国旅游,只要是正常的范围内,我们不需要去关注它。购物团不同于观光团,游客本身就是想到那儿去买些东西回来,我们不能按照观光去看景观来评价他们,高消费是无可厚非的。

  王衍用 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

  媒体是否也应该反思:我们是正视国人消费层次正呈现多元化趋势这种完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现象,还是以“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小农心态来对抗这一事实?我们是应该合理引导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的消费欲望和购买力,还是以农业文明下“能省则省”的传统来遏制、打压现代消费理念?

(责任编辑:思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