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消费·零售·服务

超市年关涨价 供应商自谋生路

来源:中国经营报
2011年01月29日08:48
  年关将近,很多超市的供应商却陷入了“被涨价”的怪圈之中。

  北京一位要求匿名的供应商告诉记者:“今年美廉美超市将合同费增加了30%。”而这只是行业内涨价大潮中的一个缩影,一面是节节走高的超市费用,一面是原材料、人工、物流上涨的成本难题,供应商的处境变 得前所未有的恶劣。

  超市涨价“齐步走”

  在各大超市忙着春节促销的背后,却是供应商的怨声载道。

  “2011年美廉美超市将合同费增加了30%,而且在2010年11月份双方还没明确是否来年继续合作、未签第二年的合同时,就提前从应支付供应商的货款中扣除了2011年1月份的合同费。”北京一位要求匿名的供应商告诉记者。

  实际上,提前从货款中扣除合同费并不是美廉美发明的,不少超市都曾经尝试过这种收费方式。而在许多超市已经放弃了这种不符合商业规则的收费方式时,美廉美又重新捡了回来。

  这只是商超零供关系的一个缩影。现在,中国的零供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张以家乐福为例,自康师傅从家乐福断货之后,因渠道费用过高,中粮、九三油脂也一度向家乐福断供。

  由于经营能力不高,导致中国零售企业的盈利来源主要是向上游供应商收取的各项通道费用和返利,而不是依靠进销差价所产生的毛利。除了美廉美之外,上涨费用是几乎所有超市每年都会采取的行动。一位做食品的北京供应商告诉记者,所有的超市每年收费都会上涨,涨幅在15%~30%之间。

  费用年年涨,这还不是让供应商最担心的。让他们感到望而生畏的是“定任务”这是一些超市想出增加第二年费用的办法:在给供应商定任务时,超市会根据头一年的销售情况进行任务量递增,如今年完成1000万元的销售,要求明年应完成1300万元。

  供应商是否能够完成,其实超市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可以根据增加的任务量收取更多的合同费,这意味着供应商头年的销售额越好,第二年的费用就要交的越多。

  如今,这一办法在全国各地被各大超市广泛采用。河北保定代理商协会苑秘书长告诉记者,当地大型商超惠友不仅大幅增加了条码费,对供应商的任务量也上涨了近40%,并且按照给供应商定下的任务量进行扣点。

  不过商超费用的上涨,最终都将转嫁给消费者。除了国家限价的米面粮油等价格敏感类商品,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了盈利,供应商只能将超市高昂的费用转嫁到商品价格上。“所有的供应商都用提高商品报价的方式,来应对超市的高昂费用。商品价格随着超市费用水涨船高,也是可以想象的事情。”中国商业联合会零供调解平台组委会副主任姚文华表示。

  “实际上,超市的高收费让商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成本高昂,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高物价的推手。”行业资深人士表示。

  供应商联手谋生路

  在供应商面前,超市之所以能够有恃无恐的年年增加费用,是因为供应商在连锁化扩张、拥有庞大渠道的零售商面前,实力明显不对等,话语权缺失。而国家也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对零售商无休止的收费无法有效遏止。

  《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曾经在业内出台,但它的命运却是被束之高阁。据悉,为了保障供应商的利益,目前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起草超市进货交易合同示范文本。对此,姚文华建议设立一个超市的零供交易规范评比,针对不达标的超市,工商部门不再为其颁发新的营业执照。

  现在,愈演愈烈的涨价让供应商的处境变得更加尴尬。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物流成本增加,商品价格上涨明显。但是为了控制单品价格、拥有价格优势,超市对一些商品采取了限价的办法。

  记者获悉,在山西太原,小人国的卫生纸每提进价是16元多,太原某超市在销售时要求将价格定到了10.9元,而外地有的超市甚至将价格压到了9块多。

  “超市不仅要限制商品价格,同时还要涨供应商费用,这种吃两头的做法,让许多供应商难以为继。”山西代理商协会秘书长孙国强告诉记者,部分超市的限价甚至要低于商品的出厂价。

  “超市对供应商的盘剥已经到了极限,如今不是在"剪羊毛,而是扒羊皮"的地步。”姚文华对此表示担忧。如此下去,不仅仅是康师傅给家乐福断货,还会有大批的供应商因无力承受而选择退出。

  在两头挤压之下,一些供应商开始自谋生路。孙国强告诉记者,为了提升供应商的实力和话语权,山西代理商协会牵头在省会以下的城市,为众多代理商寻找更多的超市合作,扩大他们的销售量;同时,协会与当地的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合作,以商会行业群体的身份获得授信,利用担保、联保、抵押等形式为中小代理商提供贷款。

  孙国强希望用5年左右,在山西形成一批销售额过亿元的大经销商,增强在零售商面前的话语权与经营抗风险能力。

  “商品价格等于制造成本+流通费用,而流通费用通常要占到零售价格的40%~60%左右。由于零售商管理能力有限,导致经营成本较高,于是不断向上游要利润;而供应商则是不断给终端商品加价来转嫁成本压力。”业内专家黄静总结,这些都不是提高经营利润的好方法,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益才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黄珂)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