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同学都在忙找对象,大学同学都在忙结婚,高中同学都在忙生娃,初中同学都在忙换尿布,小学同学都在忙孩子就学问题,真的是情何以堪……”这是近期不少社交网站上被广为转发的一条消息。
以前的同学纷纷结婚,自己结婚却遥遥无期;礼金只出不进,价码节节攀升……这让很多大学生除了担忧学业、就业和终身大事外,又增添了不少烦恼:收到的结婚请柬越来越多,自己囊中却越来越羞涩。
对大学生来说,接到结婚请柬如同“红色炸弹”、“红色罚单”,而这一情况对于研究生,似乎更为严重。
硕士研究生小罗在刚读硕士一年级的时候就遇到了件麻烦事,同门师姐要结婚,邀请了导师和几个师弟师妹去参加婚礼。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婚礼,虽然隐约知道要“表示一下”,但心里摸不准要“表示”多少。
小罗询问一个同去的师兄随多少礼比较合适,师兄想了想,说自己准备送800元,建议她送500元或600元。
这个数字比小罗的预期要高很多。她家在农村,基本上靠奖学金和导师发的补贴过活,这笔钱几乎相当于一个月的伙食费。师兄说,上海的行情就是这样,公司里不相熟的普通同事结婚也要送200~300元,关系稍好一些的都是600元。
小罗在网上搜到了一个名为《婚礼红包怎么送》的帖子,里面提到,礼金的价位分三档,普通同事、朋友送200~300元比较适中,关系好一点的就再加一些,好朋友、死党不少于600元。由于礼金的数字要讨好彩头,最好成双,但要跳过4这个数字,所以200、600、800等数字最受欢迎。网上还有很多和她一样的学生在询问该怎么送红包,得到的答复也多是600~1000元。于是,她咬咬牙,从积蓄中拿出了600元。
现在,研究生已经读了两年,小罗也已经不像当初那样,不了解人情世故了。身边相继又有四五个高中或大学同学领了证、办了酒席。有的在上海,她会带着礼金赴宴;而在老家或外地的,她则让同学“代缴”,或者直接用网银转账到新郎新娘指定的银行卡号。
小罗有时候会想,“送了那么多人情出去,都是只出不进,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回来。”顶着巨大的科研压力,小罗根本没时间、没心情谈恋爱,结婚更是遥遥无期。
小罗的师兄王元哲已近30岁,参加的婚礼少说也有十几次,送出上万元。随着物价飞涨,礼金的数字也节节攀升,从最初的两三百元到现在的至少五六百元。要好的兄弟结婚时,他还会特意请假去外地参加,包上1000元的大红包。“因为都送这个数,我也不好意思少送,怕被人笑话。反正将来他们也会还的。”他这样安慰自己。
在新人的婚宴上,还曾出现过“拆弹红条”礼金白条,注明“本人近日手头拮据,来日可凭此条参加本人婚宴”。但王元哲觉得,这种做法未免太掉价了,会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相比之下,他还是宁愿打肿脸充胖子。
下个月,王元哲又要去杭州参加一个同学的婚礼,不过让他庆幸的是,“老板”刚发了这个季度的工资,能够负担得起礼金和来回高铁的费用。而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赶紧毕业,找个好工作,找个老婆,“一口气把钱全收回来”。实习生 陈竹 本报记者 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