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旱情连三年 解“粮忧”须未雨绸缪

来源:金融时报
2011年02月11日16:25

   春节刚过,国务院即召开会议研究出台10大措施以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其中有四项措施是关于抗旱保收。

  目前,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正在组织实施,近年来我国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投入也使得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国务院提出的措施就是通过调动农民

抗旱和种粮的积极性来保障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这将对稳定市场粮食价格起到积极作用。

  尽管2月9日夜间一场大范围雨雪降临华北黄淮等地,为久旱的土地带来甘霖,但正如气象专家所言“此次降水对缓和旱情作用有限”。面对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的旱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干旱已经连续三年困扰中国了,前年华北大旱、去年西南五省大旱以及今年华北小麦产区大旱。如果老天爷继续不赏脸,春节过后第一件大事就得是抗旱了。”事实似乎正如此,春节刚过,国务院即召开会议研究出台10大措施以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其中有四项措施是关于抗旱保收。专家表示,抗旱、产粮、稳定物价这三者环环相扣,极端天气或将致农产品供应吃紧,但是否会导致今年我国粮食减产还有待观察。那么,此次旱情引发了哪些“粮忧”?又该如何看待这些“粮忧”呢?

  八省受旱干扰夏粮生产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了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波及八省的旱情。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甘肃、陕西八省冬小麦受旱面积达11595万亩。郑风田认为,由于持续干旱少雨以及水利工程的“欠账”,北方产粮区的旱情不仅可能影响今年的夏粮产量,还关系到全年粮食生产的预期和市场走势。还有分析人士认为,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实现了7年增产,今年若要在高基数上继续前行、在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复杂变数中实现稳中求进,也非易事。

  众所周知,夏季粮油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正如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所说,夺取夏粮生产丰收“对提振社会信心、减轻通胀压力、稳定全年粮食生产至关重要”。针对严峻的抗旱形势,农业部已启动抗旱二级应急响应。农业部分析认为,夺取夏粮丰收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介绍,与去年西南地区干旱所不同的是,今年受旱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遭受干旱天气比较多的地区,水利灌溉工程都比较完善,对抗干旱天气也比较有经验,所以如果能采取有力措施抗旱,今年夏粮的丰收仍是有保证的。

  据了解,目前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正在组织实施,近年来,我国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投入也使得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基于此,中国科学院的最新预测显示,在天气中等或中等偏差的情况下,今年粮食产量将比去年增加25亿公斤以上,达到5.49亿吨,有可能实现2004年以来连续第8年粮食增产。

  旱情推高农产品涨价预期

  分析人士认为,异常天气使得市场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担忧雪上加霜。我们看到,2010年CPI指数达3.3%,其中约七成以上涨幅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农产品价格特别是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价格更是轮番创出历史新高。对于下周即将公布的1月CPI,机构普遍给出高企的判断,理由之一是“近期北方地区出现干旱天气,可能会使食品价格上涨的问题更加严峻”。

  李国祥认为,今年全球粮食供求关系紧张,粮价上涨基本是世界性的;从国内情况看,干旱天气是否会带来减产要等到6月份才能明确,但是,目前市场对粮食价格上涨预期较强,无论粮食是否真正会减产,都会推高市场预期。

  郑风田表示,全球极端天气的出现放大了国际农产品的波动效应,使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频繁变动。而目前全球通胀严重,再加上今春的大旱,我国粮食价格2011年不断上涨的可能性很大。“今后的快速城镇化要占用大量耕地、气候变化异常使粮食产量不确定性增大、农民工短缺使种粮机会成本大增,从这些角度来看,粮价上涨或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未雨绸缪解“粮忧”

  不难发现,农业问题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的10项措施,包括扩大冬小麦抗旱浇水补助范围、加大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等,全国抗旱促春管工作视频会议也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切实把抗旱促春管作为当前农业生产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专家普遍认为,农业将会持续受到高度重视,加上国内粮食的库存消费比处于高位,都将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市场对供应不足和国际粮食市场持续走高的恐慌。

  李国祥认为,日前国务院提出的措施就是通过调动农民抗旱和种粮的积极性来保障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这将对稳定市场粮食价格起到积极作用。

  郑风田则建议,虽然抗旱有了国家补贴,但“仅中央补贴10元钱还是不够的,地方政府也应该再拿点钱多补一些,对于那些没有浇灌条件的地方还应加大补贴力度”;另外,仅靠打井是解决不了抗旱问题的,必须要储水于民。

  作者:胡萍

  

(责任编辑:王霄)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