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圆桌论坛:通胀忧虑下的货币政策回归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曹理达
2011年02月12日05:23

  新年伊始,央行宣布,自2011年2月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加息后,一年期贷款利率将达到6.06%。这是自去年10月以来第三次提高基准利率,此举表明政府正加大力度抗击居高不下的通胀。与以往加息不同,此次加息似已在市场的意料之中,

一方面,2010年GDP超预期的两位数增长稍稍放缓了人们对于经济下滑的担忧,另一方面日益高启的CPI数据,特别是粮食、原材料,及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了对于通胀更深的忧虑。加息会否成为2011年货币政策的一个信号?抗通胀是否已成为所有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上述问题,本报本期采访了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陆磊,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282期。 

     通胀升温

  《21世纪》:2010年中国GDP增长超预期,达10.3%,CPI上涨3.3%,有专家预测2011年将进入高增长高通胀的一年,您怎么看?

  诸建芳:流动性宽裕是造成2010年通胀的根本原因。对2010年通胀上升贡献最大的是食品价格,其背后的原因是连续两年过度的货币政策刺激造成经济过快增长,导致经济增速超过潜在增速。在流动性充裕和经济增长过快的环境下,食品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短期天气因素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然这不是主要因素。

  短期内,我国的通胀压力依然较大,2011年通胀总体走势将是前高后低。2011年上半年会延续2010年下半年高通胀的势头,下半年在政策调控加强的情况下,通胀将回落。2011年CPI将上升3.8%,其中上半年CPI在4%以上,下半年通胀压力将有转折性变化,年底回落至3%左右。

  王建:去年四季度的经济数据有让人疑惑之处。四季度三个月平均工业增速是13.3%,之前三季度是13.5%。一般来说,工业增速占GDP比重的45%左右,所以季度GDP一般跟工业增速同步,往年基本都是这个规律。但2010年的GDP数据,从一季度开始下降,前三个季度分别是11.9%、11.1%、9.6%,本来普遍预计四季度应该低于9%,结果却高达9.8%。这种反常还没有明确的解释,但去年全年10%以上的GDP增长是没有问题的。

  全年通胀率3.3%,主要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涨幅度比较大。去年一季度是通胀的低谷,四季度达到高峰,今年将继续延续这种趋势,上半年物价会继续往上走。有人认为今年下半年会降下来,因为2010年是前低后高,今年受基数影响会前高后低,但出现这种趋势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很多产品都在年初进行调价,另外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大宗产品如粮食上涨很猛,输入型通胀将会比去年严重。同时,工资也在上涨中,很多企业准备在今年初给工人调工资,又会形成一轮工资推动的物价上涨。还有气候的影响,粮食主要产区是北方,近20年来都是北粮南调,目前北方九省干旱,如果持续到春耕,可能会造成粮食歉产,到秋粮上市时价格压力就会显现,这样的预期会推动全年CPI继续上行,所以今年全年5%-6%的通胀率是有可能的。

  陆磊:2009年以来的高通胀有两个因素推动:一是较快的经济增长,二是投资成为中国经济最主要的推力,但经过一轮信贷收缩,会逐渐呈现一个下降的态势。超预期的部分主要体现在进出口上,去年我们预测2010年出口增长不会超过20%;但实际增长31.3%,仍然比较高。虽然顺差在收缩,但整个进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较大。

  2011年,由于信贷收缩,再加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可能会出现3%以上的增长,这种增长会进一步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从出口和投资两个角度来说,我没有看到推进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的动力。

  2011年是较高增长和较高通胀叠加的一年。预计增长将达到9%,虽然比前两年低,但在历年增长率中仍偏高;CPI将达到4.3%,比去年的3.3%提高了一个点。通胀率受几个因素影响:天气因素导致PPI价格上涨进而推动CPI价格上涨,在一、二季度之间保持高位。整个上半年特别是一、六月份,通胀相对高一些,可能超过5.2%,甚至达到5.5%;下半年九月份也会有一个高点,可能会低于5%,但超过4.5%,原因就在于中国还有大量的能源、资源、要素价格改革要推进,这有可能会推高通货膨胀。如果我们的测算正确,也会看到全年的月度高点呈现一个持续向下的过程。

  加息剑指通胀、负利率

  《21世纪》:农历新年后央行再度宣布,自2011年2月9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反通胀形势已十分严峻,今年的货币政策应如何定位?

  王建:从国际环境来看,美国QE2之后,可能会有QE3出台。美国银行正在做压力测试,看银行能承受多少坏账。现在美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房地产恶化。去年四季度美国发生了止赎危机,现在有500万套房子已有两个月没有还款,200多万套房子已有三个月没有还款了。有数据说,大概每140个房贷家庭就有一家接到了止赎通知,房子将被银行收回,美国的次贷危机还在深化。美国为了刺激经济,还会推出一轮一轮的定量宽松。其它国家为了稳定本币对美元汇率,恐怕也得放货币,全球的货币狂潮才刚刚开始。

  货币政策现在主要想压通胀,但这样是压不下来的,因为货币不是我们放出来的。美联储释放流动性,我们紧缩有用吗?通胀中的食品价格上涨,根本原因是中国的人地关系紧张,加息并不是解决办法。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只能说经济增长有一个好势头,我们才敢加息。今年投资、出口、消费三大需求前景不明确,经济增长力度在减弱,在趋于下滑的轨道上运行。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较明显的外需紧缩或内需不足,宏观目标马上就得转到保增长上来,加息过程就会停止。经济如果往下掉,即使通胀往上走,保增长还要放在第一位。今年货币政策将面对保增长和防通胀的艰难选择,但非常明确的一点是,只要增长势头一弱,防通胀就要告一段落,宏观调控的方向就要调转。

  诸建芳:从2010年四季度GDP增长超预期来看,经济活力依然强劲,而在通胀水平较高的背景下,政策制定者反通胀的决心和动力将有所加强,货币政策将转向稳健,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工具都将做出调整。

  首先,根据过去9年通胀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来看,通胀高意味着未来货币信贷增速下降,由于近期通胀比较高,我们预期未来货币信贷增速将有所回落,信贷增长15%-16%左右,即新增贷款约7万亿-7.5万亿左右。为了控制货币信贷增速,存款准备金工具和公开市场操作将配合使用,对冲贸易顺差、FDI、到期央票和热钱带来的基础货币投放。当然,201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会在全年保持不变的力度,将根据通胀变化动态微调。从通胀和增长的动态来看,2011年年中可能是政策微调的关键时点。

  其次,一方面,当前负利率比较严重,需要提高利率水平;另一方面,企业盈利状况良好,资产收益率与贷款利率差额达到历史新高,这意味着企业具有强烈的投资和贷款需求,为了使这一差额回到合理水平,需要上调基准利率。

  陆磊:2011年的总基调是上半年基本持平,下半年要看全球经济的变化。6月底以前的货币政策恐怕很难宽松。从货币政策目标看,M2增长可能在5%-10%之间,信贷增幅可能为6.5万亿-7万亿,逐渐向常态回归。2008年的信贷增幅是5万亿,2007年是4万亿,2009年涨到9.6万亿以后,逐渐向常态回归。

  货币政策回归的直接影响是控制投资增长,间接影响是控制通胀水平。投资增长对信贷依赖性很强,特别是私营部门的投资增长将受到限制,这是一个负作用。2009年我们开工了很多大项目,为了不让它们烂尾,只能继续放贷,但这对私营部门或非国有部门的信贷就会变得很少,这在2009年就应该看得很清楚,而不是到今年才看到这个问题。

  增收是关键

  《21世纪》:通胀背景下,保证居民收入增长显得更为紧迫。《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王建:在三驾马车当中,消费增长比较猛,但如果分配机制改革不继续深化,消费增长的空间就非常有限。我国经济有一个特点,当农民收入增加时,消费表现就好。去年农民收入增长第一次超过GDP,但去年消费的高增长,不是分配结构改善所带来的,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农民消费增加带来的。现在农产品的投入品价格上涨也很厉害,农民的收益要被这部分成本吃掉,这样的繁荣如何能持续?

  分配结构的调整应该在再分配、财富转移上多做文章。在初次分配当中,我们提出工资增长要和劳动生产率、GDP增长同步,是一个整体方向,但并不能靠行政力量来贯彻,否则会妨碍市场机制,如强制要求企业主涨工资,恐怕做不到。政府应通过财税再分配,对富人多征税,补贴给穷人。“十二五”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点上,收入分配问题日趋重要,关乎整个经济结构和社会民生。在收入领域,决策者必须有大的决心和动作,克服利益阻碍,中国奇迹才可持续。

  陆磊:2009年,我们就提出这样的观点,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GDP增长率和财政收入增长率这三个指标应呈现这样的状态:居民收入增长大于GDP增长,GDP增长大于财政收入增长。现在我们看到收入增长与GDP增长挂钩了,但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仍未明确,财政收入增长仍然偏快。从大口径的财政收入来看,2009年土地出让金1.59万亿,2010年增长为2.7万亿,增长了70%,如果是靠信贷或实体经济部门供给的,就意味着大量收入变成税收被收走了。

  再看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同步,这和CPI有关,工资增幅和劳动生产率同步的结果就是CPI不动,因为工资增幅减掉劳动生产率后,和CPI是高度弥合的。

  我个人认为未来应更多地从财政政策角度入手:首先,财政支出结构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角度,转向偏向居民收入的角度;其次,在通胀率较高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支出来弥合居民实际收入增幅下降与CPI上升之间的关系,要保持居民收入增长,和吃、穿、住相关的价格上涨应成为财政支出设定的目标;最后,财政收入结构应当有所变化,不能再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否则会聚集为较高的通胀预期,那么资产价格和CPI的关联度也应成为一个关注点。

  诸建芳: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主要来自于内需。由于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比2010年有所降低,中国出口增速将有所下降,故出口对增长的贡献也将下降,尽管还存在较大规模顺差,但对增长的贡献将转为负的。尽管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由于通胀压力较大,货币信贷政策将有所收紧,因此投资增速仍将略有回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下降;而由于鼓励消费的政策和消费潜能释放,消费增长有望保持平稳,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对稳定。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快速攀升的背后,居民福利的相对提升速度明显滞后,整体经济增长处于低福利状态,这导致居民个人生活信心度有所下降,GDP的增长并没有有效保障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宏观经济发展成果没有相应体现到居民微观经济利益感受上。

  因此我认为,未来经济必将转向有福利的增长模式,主要体现在:第一,劳动报酬比重提升,消费增速超过经济增长;第二,投资以内需为导向,服务于居民居住、交通、医疗等基础保障,促进中西部协调发展;第三,摒弃“顺差第一”的导向,贸易收支逐渐平衡;第四,开启产业新格局,改造淘汰传统落后产业,提升新兴产业比重,增加工业附加值率。(由于时间关系,陆磊的发言未经本人审核)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