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兔年股市棋局: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定价权之战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1年02月12日09:24

   股市如棋,局局新。在“十二五”规划元年,兔年的股市棋局或许会波澜壮阔,但面对资金面收紧和市场大扩容的后股改时代,这局棋少不了波云诡谲,主导其中变数的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离合。过去两年,两股力量相得益彰,但随着时局变化,他们正演绎着一场深度较量。

  激斗中闪现牛股

  深圳是经常出没牛股的地方。在这里,某公司股票持续热了两年,股价上涨近25倍。而在这一神话的背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分分合合演绎得淋漓尽致。也正是这一系列博弈,让股价得以狂飙。

  据一些私募人士透露,这家公司的确具备一定的成长性,但股价能够涨得这么高,还是因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默契和冲突。最初,产业资本有为再融资做高股价的需求,该股票的特点又正好迎合金融资本的“胃口”。于是,这只股票开始了牛市之旅。但随着股价持续走高,产业资本逐渐感到其再融资运作越来越困难,而主力资金却不愿意就此放弃,于是矛盾产生了。

  为了压低股价实施增发,去年四季度,该公司主要股东在国盛证券江西鹰潭胜利西路的营业部席位抛出2000余万股,但这些筹码很快被主力机构拿走。而且为了打击大股东,主力资金持续逆市拉抬股价,把上市公司搞得非常被动,增发几乎流产。

  广州某私募人士表示,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一些有实力的金融资本似乎逐渐找到了制衡产业资本的“感觉”。只要能挖到上市公司的“料”,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收集筹码,先炒作一波再说。比如,某航空股的遭遇就是如此。主力资金在得知大股东要注入资产之后大肆抢筹,股价迅速飙升。到真正要实施注资方案时,股价已透支未来预期,这并不是大股东乐意看到的。于是大股东开始减持,欲压低股价再做资产注入。此时,管理层指责该大股东违规,涉嫌内幕交易。迫不得已,大股东只得作出五年内不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承诺,股价因此连续跌停。这场争夺战可谓两败俱伤。

  类似的股票定价权争夺还在频频上演。近期,有传闻称,某乳业上市公司将对其母公司定向增发,实现优质资产的注入。该股曾在去年底的几个交易日上涨近30%。从之前的股东名单来看,社保基金等机构已经进驻,但股价随后被快速打压,并一直在相对低位徘徊。一位私募人士透露,该股资产注入的概率相当大,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但目前大股东控制着大部分筹码,外面的主力资金很难找到下手机会。对很多主力资金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所以股价一直涨不动。不过,这是一场并未结束的战斗。

  较量背后的逻辑

  为何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较量将成为左右棋局的重要因素?那是因为,在资金面趋紧,经济结构转型,A股面临结构性矛盾的背景下,产业资本的融资、整合等要求会越来越多;金融资本则需直面更为复杂的形势,若想真正控制风险,掌握定价权无疑是最优选择。

  一位资深研究人士表示,定价权的争夺战往往会发生在有强烈再融资需求、大小非密集解禁、有资产注入或整体上市预期以及大股东不太强势的企业。当然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它们的成长性和行业基本面都要好。这类企业如果盘子不大,近两年涨幅又相对较小,就极可能成为年内热点。

  他解释说,金融资本多数来自民间,很难与国家队资金抗衡,而且盘子太大的股票,争夺成本高,他们会更多地选择民营上市公司或者中小盘的国有企业。因此,当出现新的市场热点时,即使是同一个板块,中小盘股也会表现得更有活力,就像近期炙手可热的高铁板块,中国南车(8.54,-0.03,-0.35%)和中国北车(8.97,-0.04,-0.44%)的涨幅就无法与晋亿实业(27.65,-0.29,-1.04%)相比。前者的主力是代表产业资本的稳健的国家队,而后者操盘的则是代表金融资本的活络的民间游资。

  上述研究人士的推断,在另一个人的困惑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印证。云国投中国龙系列上海财富中心总经理孙洪波说,中国龙系列产品现在拿了不少低估值蓝筹股,从春节前后的走势看,这些股票反弹得并不多。也就是说,低估值并不意味着能涨。而在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小市值股票也跌了很多,但一些抗跌能涨的股票似乎仍来自这类股票。只是,它们的整体估值依然不低。他说:“目前很纠结,大盘不好的时候,一些资金从小股票跑到大股票躲一躲,但这些钱并不是主动跑到大股票里来的,他们或许很难在大股票里呆太久。”

  当然,关于定价权的争夺并非总是股价上涨的过程。在目前资金面趋紧的背景下,很多主力资金有可能收缩战线。因此,一些股票存在定价权争夺中股价走弱的可能。广州新价值投委会主席罗伟广表示,从盘面看,目前很多中小市值股票存在走熊的可能性,市场的结构性风险很大。虽然好股票不少,但处于高位的个股最好不要碰,没有调整过的股票,就存在危险。如果资金面继续趋紧,很多主力不玩了,大部分的利好就会当成利空来炒,市场有可能进入到“多杀多、轮着死”的局面。

  争夺战不会结束

  罗伟广的担心不无道理。资本的本质是逐利。在流动性较为充裕的背景下,去年A股市场下跌14%,而GDP却增长10.3%。按常理,如果把钱投在实体产业中,赚钱的概率或比放在金融市场大很多。而今年资金面收紧更是大趋势,在这一背景下,金融资本是继续与产业资本斗,还是选择退出战场,这成为左右大局的重要因素。

  目前,金融资本阵营已有分裂迹象。北京富商李先生曾于2009年初组建了一个财团,专门投资二级市场。为此,他邀请了多位知名私募和操盘老手参与管理资金。做实业时,他以为做股票很容易,但两年下来,李先生发现做股票赚的钱远不如做实业多。近期,他打算撤出二级市场。“如果有好的 PE项目还打算参与一下,二级市场坚决不再碰了。”他说。

  与李先生做法相似的还有不少人。中部地区一位房地产商2008年底曾在二级市场投下数千万元重金抄底,但进入2010年,他的资金开始陆续撤离,转而投向商业地产和民间信贷,这两块业务去年的收益比股市高出不少。另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上海一些有“门道”的私募也在向产业领域转移,参与“十二五”规划中新兴行业的实体投资,其中一些已经产生回报。

  留守二级市场的私募人士则不少选择“墨攻”作为投资策略——以防守为主。龙赢富泽资产管理(北京)投资总监童第轶表示,由于经济前景不太明朗,资金则更为紧张,加上流通市值不断膨胀,市场整体偏谨慎。今年上半年,可能会有些机会,尤其是一季度前后,但这种机会也是跌出来的。他认为,市场一直在期待的风格转换,可能不具有持续性。

  如果少了金融资本的碰撞,产业资本显然能够轻松获得主导地位,但这一切在台湾著名投资人士胡立阳的眼中并不会发生。他表示,A股市场的投资者很容易悲观。其实,今年外围市场倒可能会起伏较大,A股则没有必要害怕。一是近两年A股整体涨幅不大,可以说高潮少见;二是A股与海外市场有 “跷跷板效应”,一旦海外股市下挫,外围资金就会流到处于低位的A股市场,重新掀起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定价权争夺战。

  

(责任编辑:铭心)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