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国际粮食价格屡创新高 通胀隐忧蔓延全球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晔君
2011年02月12日16:03
  资料图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进入2011年以来,通胀压力就在世界各国蔓延:印度、俄罗斯、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等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国内通胀。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极端天气席卷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已经开始向其他商品和服务领域蔓延,全球 通胀预期都在普遍增强。如何应对通胀成为2011年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

  全球打响通胀阻击战 各国组合拳打击通胀

  通胀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事实上,近期包括突尼斯、加纳、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也门等地出现的国内动荡都与物价上涨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如何应对通胀成为2011年新兴经济体的最大挑战。

  很多新兴经济体都提高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一些新兴经济体采取宏观审慎的政策,比如巴西采取宏观措施限制信贷的增长和工资的增长。新兴经济体还采取更多的资本控制以及对于外汇市场的干预来化解本币升值的压力。

  此外,许多国家还尝试着采取更多举措平抑不断上涨的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印度和俄罗斯分别对洋葱和小麦实施了出口禁令,中国则承诺对食用油等物品实行价格控制。

  通胀将是未来一年全球经济的最大风险,而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冲击将明显超过发达经济体。

  狂飙的大宗商品价格是此轮通胀的重要推手之一。摩根大通预测,因库存偏低和产出疲弱等原因,全球粮价在未来几个月将继续上扬。而且,纽约油价上周突破每桶90美元,伦敦油价更突破100美元。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价格同样节节攀升。

  专家指出,此轮通胀呈现出明显输入性特征。发达经济体持续实施近零利率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度充盈,大量“热钱”为通胀提供了充足血液。

  极端天气席卷全球 资本暗流推高国际粮价

  这个冬天,极端天气轮番上演暴雪、干旱、洪灾、严寒不断肆虐,美国欧洲暴雪连天,东南亚一些国家暴雨成灾,澳大利亚东北部洪水仍未退去……

  受到极端天气影响,全球粮食价格屡攀新高,粮食危机屡被提及。与此同时,流动资本也将更多目光投向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意图凭借极端天气大肆炒作粮价,从中获得收益。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表的报告指出,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7个月上涨,今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达231点,创历史新高。

  上周,国际小麦期货价格一路高歌猛进,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3月软红冬麦合约收高15~1/2美分,结算价报每蒲式耳8.74~1/4美元,而盘中则一度触及2008年8月25日以来的最高位。

  对此,多位分析人士均对记者表示,资本炒作为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飙升提供了巨大动力。

  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部主任梁艳芬认为,流动性过剩对于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有很大的推高作用,导致粮价在短时内增幅较大。“全球粮食供给和去年相比并未有太大变化,但是粮价却不断攀高。可见,流动资本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梁艳芬表示。

  虽然时至今日,粮农组织和各方经济学家都未承认粮食危机爆发,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球粮价高企持续时间越久,粮价飙升幅度越高,世界或局部地区面临粮食危机的风险就越大。

  破解全球粮价危局亟须标本兼治

  这一轮粮价高企的成因究竟何在?从基本面看,供需趋紧是粮价高涨的内因。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历史最低点。

  在“供”的方面,自2010年7月份以来,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相继遭遇异常天气,小麦等主粮减产,对粮价上涨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去年俄罗斯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随后颁布小麦出口禁令,揭开了粮价快速上涨的序幕。之后,巴基斯坦洪灾、北欧严寒、北美暴风雪、澳大利亚洪水飓风、南美不同地区的洪水和干旱轮番袭来,冲击了相应地区的粮食生产,也助长了粮食涨价的市场预期。

  而在“需”的方面,人口增加和食物结构升级对粮食带来的常规性需求、发达国家发展生物能源带来的非常规需求均快速增长。全球人口每年持续增加7000万以上,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把食物链升级到耗用大量粮食的畜产品。而在高油价背景下,大量粮油作物用来生产生物燃料,比如美国产玉米的40%被用于生产生物乙醇。

  但是,供需趋紧并不能完全解释2008年粮食危机中粮价的疯涨暴跌和这半年来粮价的迅速飙升。究其实,大宗商品“金融化”和游资炒作可能是更重要的幕后推手。

  中国旱情对世界粮食市场影响不大

  “国际市场价格大涨不会带动国内市场大涨,中国旱灾没有也不会直接影响国际粮食市场供应,造成粮价大涨。”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10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是国际炒家借灾炒作涨价预期,加剧了国际粮价异常波动。

  作为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中国北方小麦产区正面临严重干旱,已引起国内外市场关注。9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扶持粮食生产10条措施,以应对干旱威胁。10日,国务院又召开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落实促粮政策,夺取农业丰收。

  李国祥认为,中国粮食市场和世界粮食市场素来隔着“防火墙”,二者之间互相略有影响,但不存在决定性的关系。依靠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粮食库存消费比和95%的自给率,中国将力保自身的粮食供应。

  数据显示,2010年,国际麦价因俄罗斯等地灾害全年上涨近45%,但中国国内麦价仅上涨5.1%;2007年,全球麦价同样因减产而上涨88%,而中国仅上涨6%。

  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54641万吨,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粮食产量“七连增”。这是中国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砝码。专家表示,如果市场粮食供应出现短缺或者价格大幅度上涨,不排除国家抛售储备粮来保障市场供应,平抑粮食价格。

  


  资料图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中新网2月12日电(王晔君) 进入2011年以来,通胀压力就在世界各国蔓延:印度、俄罗斯、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等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国内通胀。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极端天气席卷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已经开始向其他商品和服务领域蔓延,全球通胀预期都在普遍增强。如何应对通胀成为2011年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

  全球打响通胀阻击战 各国组合拳打击通胀

  通胀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事实上,近期包括突尼斯、加纳、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也门等地出现的国内动荡都与物价上涨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如何应对通胀成为2011年新兴经济体的最大挑战。

  很多新兴经济体都提高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一些新兴经济体采取宏观审慎的政策,比如巴西采取宏观措施限制信贷的增长和工资的增长。新兴经济体还采取更多的资本控制以及对于外汇市场的干预来化解本币升值的压力。

  此外,许多国家还尝试着采取更多举措平抑不断上涨的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印度和俄罗斯分别对洋葱和小麦实施了出口禁令,中国则承诺对食用油等物品实行价格控制。

  通胀将是未来一年全球经济的最大风险,而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冲击将明显超过发达经济体。

  狂飙的大宗商品价格是此轮通胀的重要推手之一。摩根大通预测,因库存偏低和产出疲弱等原因,全球粮价在未来几个月将继续上扬。而且,纽约油价上周突破每桶90美元,伦敦油价更突破100美元。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价格同样节节攀升。

  专家指出,此轮通胀呈现出明显输入性特征。发达经济体持续实施近零利率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度充盈,大量“热钱”为通胀提供了充足血液。

  极端天气席卷全球 资本暗流推高国际粮价

  这个冬天,极端天气轮番上演暴雪、干旱、洪灾、严寒不断肆虐,美国欧洲暴雪连天,东南亚一些国家暴雨成灾,澳大利亚东北部洪水仍未退去……

  受到极端天气影响,全球粮食价格屡攀新高,粮食危机屡被提及。与此同时,流动资本也将更多目光投向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意图凭借极端天气大肆炒作粮价,从中获得收益。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表的报告指出,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7个月上涨,今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达231点,创历史新高。
(责任编辑:黄珂)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