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创新驱动发展 中关村十年再上路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1年02月14日03:18

  “2020年,中关村总收入将从2010年的1.5万亿元增长至10万亿元。”在近日获得国务院批复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中关村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

  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

时报记者采访时对此分析指出,作为国家首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未来承担的“创新驱动发展”将惠及首都乃至全国,实现2020年10万亿元的总收入,中关村需实现每年25%的增长率。

  目标率先指向“十二五”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将“创新驱动发展”单独成篇,尚属首次,这显示了创新在北京市未来五年发展中的重要分量。特别是在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明确了中关村新的战略定位,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由此,中关村便“扛起”了首都创新的大旗。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印春强调,北京经济竞争力来自于创新,而“十二五”战略的重点就是中关村。

  据了解,此次《纲要》中明确提出的中关村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将分为两阶段实现:

  到2015年,中关村将初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中关村人才特区基本建成;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产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前列;创新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到2020年,示范区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在软件及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中形成2—3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培育出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形成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产业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万军对本报记者强调,中关村现有的发展基础是其成为首都乃至全国创新驱动核心的关键,未来应继续发挥中关村的创新优势,同时政府应发挥好连接中关村产业发展与市场对接的作用。

  “现有的诸多创新优势下,形成领先的人才引进机制将推动其很好地实现‘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万军强调,人才之于创新是关键。

  年增25% 10万亿可期

  2020年,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将达10万亿元,而2010年的这一数字为1.5万亿元。这样的数字跨度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如此大幅度的增长可行性究竟有多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员魏际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此做了简单测算,他认为,按照这一要求,中关村每年的增长率至少要达到25%,结合现有示范区内产业发展状况而言,是完全有可能达到的。

  魏际刚介绍,中关村重点着力发展的产业类型涵盖高增长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比如新医药产业的年增长率就超过20%;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都是处于比较高的增长阶段,发展较快。

  “中关村的自身产业基础较好,创新要素较完备,未来也将吸引全球的高新技术企业进驻,这都将推动其十年目标的实现。”魏际刚强调,在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创新永远不能停止。

  据悉,早前《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及此次《纲要》在提出发展目标的同时,还从财税、金融、产业联盟、引进人才等诸多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

  此外,《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也即将上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并有望尽快出台。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