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中联重科:湖南新型工业化的标杆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1年02月16日02:01

  2011年1月25日,随着中国农历春节的临近,全国上下洋溢着浓浓喜庆气氛。在千里之外的意大利总统府,当天也涌动着阵阵中国风。

  当地时间上午11时,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将2010年度“莱昂纳多国际奖”授予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以表彰这位杰出的中国

企业家在收购意大利知名企业CIFA并实现双赢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

  “这是对于中国日益走向国际舞台前沿的关注和欣赏,也是对两国企业进一步密切联系、强强联手、互利共赢、造福世界的期许。”面对记者采访,获奖者詹纯新谦虚地表示。

  莱昂纳多委员会是意大利工商界的杰出团体,于1993年成立,会员均为意大利工商界重量级人物,包括现任总理贝卢斯科尼。莱昂纳多奖则是意大利最具权威性的“经济年度人物奖”,有人称之为“意大利企业的奥斯卡奖”。其中,莱昂纳多国际奖用于表彰与意大利进行双边经济、文化及技术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外籍人士,原则上每年一名,历年多有空缺,迄今为止仅8人获此殊荣。詹纯新,是获得该国际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虽然拥有连东接西、承南启北的地理位置,但长期以来工业底子薄,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业比重过大,导致湖南省工业发展竞争力不大。

  但是,詹纯新,一位土生土长的湖南企业家却得到了千里之外的意大利政府青睐,这不仅是对近年来湖南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褒奖,也见证了一家湖南本土企业从探索、改革直至破茧化蝶的成长历程。

  “中联重科H股在香港成功上市,既是湖南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成果,也是全省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的重要示范。”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1992年成立至今,中联重科已由当年负债经营、白手起家的院办小企业,跃升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二、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十的跨国公司,并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2010年,中联重科成功实施A股增发、H股上市融资150亿港元,为企业加速国际化赢得全球资本鼎力相助。同时,中联重科连续三年获得湖南省“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企业”称号。

  上市10年来,中联重科在证券市场先后获得“中国十佳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中国蓝筹公司百强企业”、“中国最受尊敬上市公司”等殊荣,并入选道琼斯中国88指数成分股,成为中国企业的风向标。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未来,中联重科的舞台到底有多大?詹纯新告诉记者,中联重科的目标是建成世界级工程机械企业。

  工程机械托起一个千亿产业

  翻开中联重科的成长历史,许多人会惊叹于中联重科成长的奇迹。其实,只有中联人明白,中联的发展没有奇迹,靠的是积极而审慎的作风和沉稳发展的节奏,将每一次机会与挑战,都夯实为企业攀上新台阶的坚强基石,从而实现了中联重科近二十年来的跨越发展。

  中联重科的母体是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和当时众多的研究院一样,长沙建机院面临着科研体制的改革。1992年,为探索应用型研究院市场化发展的新路径,时任科技副院长的詹纯新带领研究院7名科技人员,创立了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

  公司成立不久,科技部和长沙市有关人员到中联公司调研时提出,应用科研院所不搞产业化死路一条,虽然向企业转变了,但企业不改制,仍然会像当时的许多国企一样,不是死掉,就是苟延残喘。

  詹纯新也有同感,他感到“不能少了一个传统的科研院所,多了一个传统的国企”,必须要企业化运作,进行股份制改造。

  1996年,中联公司开始股份化改造。2000年10月,中联重科在深交所上市发行,以5000万股流通股募集了6.3亿元的发展资金。

  “说老实话,上市之前中联重科还是家默默无闻的企业,上市让大家认识到有一家叫中联重科的企业。”詹纯新说。

  凭着这笔募集资金中联成功运作了9个项目,实现了大踏步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中联重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战略性重组,逐渐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领军品牌之一。

  2001年中联重科以196万美元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80%股权,这是中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首次成功并购国际知名企业。

  2002年12月,中联重科签订兼并协议,以承债式模式兼并“中国带锯王”——湖南机床厂,收购价格1.27亿元。

  2003年8月30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宗企业并购在长沙签约,浦沅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资子公司并入中联重科。这给中联重科在起重机械领域带来了全国领先的地位。

  2004年4月22日,中联重科收购了中国环卫机械行业第一品牌——中标实业,强化了中联重科在中国环卫机械制造业的龙头地位。

  2008年3月25日,中联重科发布公告,以3400万元收购陕西新黄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

  2008年4月28日,中联重科和湖南汽车行业的骨干企业——大汉汽车有限公司、沅江市政府签订正式合同,收购大汉汽车有限公司项目资产。

  2008年6月24日,中联重科出资1.54亿元收购湖南省国资委所持有湖南汽车车桥厂的82.73%股权所对应的主要国有经营性净资产。

  2008年7月29日,中联重科以1.19亿元收购华泰重工82%的股权。

  2008年9月28日,中联重科与弘毅投资、高盛和曼达林基金组成的财团,正式以现金收购的方式全额收购CIFA的股份。

  “这一阶段我觉得是改革与发展的阶段,在此期间我们参与了不少国内企业的改革,例如并购浦沅、湖南机床厂、环卫机械等。这个时候自身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利润由几千万元做到了几个亿,增长将近十倍,同时也完成了内部改造。”

  此间中联重科的发展特点可以用跨越式发展来形容。据2010年公司三季度报显示,中联重科总资产已突破500亿元,较上市之初增长了51倍。最新业绩预告则显示,201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43亿—45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约80倍。

  “中联重科如果说是跳跃发展的话,从整个发展历程看,跳跃靠什么呢?例如重组并购,浦沅、湖机湖南机床厂和中标三家企业的盘子都不是很大,像浦沅的利润一千多万,湖南机床厂也就是几百万净利润,中标也是一千多万的净利润。这个时候我们对其进行整合,加强管理,配置资源,三年后,也就是在2006年和2007年,整合效应得以释放,一下子就实现了几十倍的净利润增长。”詹纯新说。

  中联的发展也为工程机械在湖南省会城市长沙聚集成群奏响序曲。三一重工从偏居一隅的娄底移师长沙,两家企业在竞争中产生的鲶鱼效应,大大激活了工程机械产业内在的生命力,促使相关产业要素向长沙聚集,进而推动长沙形成了当前的工程机械产业环境。

  “工程机械产业是湖南省可以打造为超级产业的行业之一,将来有望做到2000亿元乃至3000亿元,而中联重科的目标是,到2015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詹纯新说。

  技术创新:新型工业化的原动力

  2010年底,首届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中联重科“超高压泵送混凝土成套设备及施工技术”项目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进步一等奖。该项技术填补了世界超高强混凝土C100的泵送施工空白,在广州西塔项目中创造了泵送高度至411米的世界纪录,使我国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泵送关键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同时,通过该项目也研制出了综合技术指标世界第一的首台大功率超高压泵送设备,为我国300—800米超高层建筑C50—C10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泵送提供了成套设备及施工经验。

  “正是因为有众多企业的不懈创新,湖南工业企业在压力中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湖南省科技厅厅长王柯敏介绍。2010年前三季度,湖南研发经费支出达89.27亿元;专利授权量达10005项,同比增长81.3%。

  所谓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通过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格局。

  以中联重科为例,作为有国家科研院所背景的企业,18年来,中联重科始终注重技术的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相继研发了一大批我国施工领域急需而又领先世界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专用装备。2009年,中联重科全年共完成168个新产品开发,平均每1.5个工作日就有一个新品问世。目前,中联重科主导产品已涵盖13大系列、350多个品种,成为工程机械行业产品类别最齐全的企业。

  在产品开发上,中联重科把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人机工程水平作为研发方向,使产品更加人性化,而且注重提高产品对环境的友好度,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使产品更富生命力,追求人与自然的终极和谐。比如能就地回收、循环利用沥青的高等级路面热再生重铺机组、铺设管线可以不再挖开路面的水平定向钻、垃圾清扫填埋设备等。

  与此同时,中联重科以产品信息化为突破口,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目前中联重科生产的各类主导产品,均采用了许多高技术含量的信息自动化控制技术,从而提升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产业竞争力。

  随着上市以后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联重科更注重将自身的技术优势推广到整个行业。事实上,中联重科自成立以来就作为龙头企业引领着整个建机行业的产品创新与技术进步,是我国引进国际行业先进技术的窗口,同时担负着中国建设机械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工作。公司行业技术覆盖率超过75%,每年产生近200亿元的社会效益。

  2005年,由中联重科起草的《混凝土泵车》行业标准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审批同意发布,并于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的成功发布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混凝土机械行业混凝土泵车产品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引导,显示了中联重科强大的科研实力。

  2009年以来,中联重科完成了多项重量级新品开发,多个产品创下中国第一或世界第一:成功研制出全球最长臂架的三桥底盘泵车、全球最长四桥6节臂泵车、国内最大的塔式起重机、国内最大的越野轮胎起重机等。为满足建设低碳城市的需求,中联重科还率先研发了18款以新能源为动力的城市节能环卫装备。有两项成果分别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两项产品同获中国工程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目前,中联重科已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唯一的集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重点试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掌握了工程机械大型结构件轻量化技术、新能源动力控制技术、起重力矩精确控制技术等一批核心技术,为公司今后的新产品开发提供了原动力。

  “自主创新不是一个企业一枝独秀,而是企业群体的创新和共享。科技成果不转化,实现不了价值;转化以后不推广,则不能带动全行业的竞相发展和螺旋上升。这也正好印证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一经出现,必然引起广泛的模仿,模仿引发创新的浪潮,推动经济走向繁荣和高涨。”

  现在,中联重科的工程机械耐磨材料技术、高强度合金钢焊接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混凝土超高压泵送技术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础性原始性创新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行业的各类产品,为产品升级换代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夯实了基础。

  建成世界级工程机械企业

  2010年10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访意大利期间与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共同出席了“中意企业家座谈会”。中意两国政要、工商金融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商两国经贸合作大计。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作为两国唯一的企业家代表,被推选向中国温家宝总理及意大利贝卢斯科尼总理作情况汇报。

  “中联重科在收购CIFA后没有裁员,保留了原意大利管理团队的所有成员,并赋予团队以信任,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与大气,使中联与CIFA快速融合发展。这充分说明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和意大利企业合作,能够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詹纯新作报告时说。

  湖南工业底子薄,产业发展外向度低,国际竞争力不强。日益激烈的世界产业竞争,要求湖南省善于把握和抢抓机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引导优势产业、优强企业抢抓机遇,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整合全球资源,抢占国际市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形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此时在位于中国内陆地区的湖南省发生的一桩跨国并购案则让世界侧目:

  2008年9月28日,中联重科完成对追逐多年的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的收购,从而一举成为全球最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基地。

  “中央提出企业‘走出去’是完全正确的选择,中联重科就是要通过‘走出去’成为一个世界级企业。”2011年1月25日,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罗马获得由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亲自颁发的“2010年莱昂纳多国际奖”,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2009年底,距离2008年并购完成一年后意大利CIFA供应链中国基地在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正式建成投产。据介绍,CIFA中国基地将移植CIFA在欧洲的全套生产工艺,完全按照CIFA的质量标准进行零部件的试制、生产、检测,并在中国范围内选择优秀的供应商合作,实现CIFA零部件的中国化制造。同时,CIFA基地完全由CIFA管理团队来管理,能不断提高中联重科的技术质量和管理水平。

  “CIFA供应链中国基地可以说恰恰体现了中联走全球化道路有一个理念,即‘全球为我所用,我为全球制造’。”詹纯新说。

  此外,在成功并购CIFA的基础上,中联重科搭建了跨国事业部框架。目前,中联重科已成立了混凝土跨国事业部,张建国出任事业部的首席执行官,旗下几个部门分设两地:研发、国际市场和国际销售放在了米兰;国际战略、协同、财务和信息化及采购部则将长沙作为根据地,职员们将不定期地穿梭于米兰与长沙之间做交流。同时中联重科成立了覆盖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际市场的海外融资租赁公司,实现团队、研发、生产、市场资源国际化,并加强产品的国际认证和海外布点工作。

  中联重科的管理团队在并购后也趋于国际化,管理人员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德国和新加坡5个国家,不同的肤色和语言,让不同的声音在一起碰撞以后产生聚变。而且,虽然是中联重科并购了意大利的CIFA,但是詹纯新并没有选择企业文化的强势“并购”,而是采取了兼容并蓄,淡化中国本土文化意识,贯穿一种新的国际文化。

  “从国家角度出发,企业‘走出去’可以充分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能通过企业载体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而‘走出去’对企业也有利,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中国企业同样快速发展,具备了一定实力,如果企业不适时走出国门、扩大海外市场,将很难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他说。

  对于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成功走出国门,詹纯新有四点体会。首先,要和被并购的企业确立共同的目标,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第二是包容,因为语言和文化是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合并的一大障碍;第三是按照国际准则经营,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第四是对被并购的企业及其员工担负应尽的责任。

  展望未来,詹纯新目标明确,要把国际化的道路继续走下去:“继A股上市后,中联重科已经完成H股上市,建立了海外资本平台。中联重科的国际化道路还会继续走下去,现在只是一个开始,目标是建成世界级的工程机械企业。”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