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的退出
进入2011年,哈空调600202率先决定终止风电研发活动搅动了风电行业的神经。
哈空调1月28日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慎重审议,决定终止风电研发活动,集中精力做大做强主业。
2009年,“风电产能过剩”的热议在行业内骤
起之初,哈空调决定开展风电领域研发相关活动。然而从进入到退出,时隔仅仅一年。“哈空调退出是比较明智的。”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2月15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据了解,国内风电设备企业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金凤科技、华锐风电、东方电气三家龙头;第二梯队是明阳风电、湘电风能、上海电气等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第三梯队是一些不知名的中小企业。
据李胜茂介绍,第一梯队的三家企业基本上占据了国内风电设备市场60%的份额,剩下的40%的市场份额也被第二梯队瓜分殆尽,留给第三梯队和新进入者的市场份额已经不多。
与此同时,风电行业还面临着一个不得不说的背景:国内市场对风电设备的需求在减缓。
李胜茂说,2010年之前,国内风电厂的装机容量保持着每年翻一番的增速,但是2010年年末,增速放缓到62%,下降了四成。“随着需求减弱,下游风电场更愿意把订单投向优势企业如金凤科技等,而像哈空调这样的新进入者将更加难以获得订单。”
“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使新进入者的机会已经不多。哈空调的资本实力并非十分出众,要么选择退出,要么选择被兼并。大的市场环境就是这样。”李胜茂说。
哈空调在公告中也表示,在风电研发过程中,国内风电企业发展数量激增,同质化竞争严重;国家产业政策发生较大变化,规范风电行业发展力度加大,提高了公司进入风电行业的准入门槛,“公司继续从事风电业务风险较大。”
哈空调证券办张先生2月15日在电话中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该公司的风电业务只是处于研发阶段,还没有投入生产。
哈空调公告称,董事会授权总经理对所涉及的技术合作协议及零部件采购合同进行善后处理,积极与卖方和潜在的使用者联系、沟通转让事宜,尽可能减少损失。
不过,对于该事项进展情况,张先生表示“没有接到新的通知”。
行业整合趋势明显
“现在,风电行业的整合已经非常明显了。”李胜茂说。
由于风电等新能源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行业发展前景看好,很多之前和该行业没有直接业务联系的企业纷纷进入这个领域。
据了解,国内风电企业现在大概有80多家,其中上市的就有12家。“随着进入者越来越多,风电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是必然现象。”李胜茂举例,1.5兆瓦的风机的价格一再降低,基本上每年每千瓦降低1000元。目前风电设备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15%左右。
不过,李胜茂强调,金风科技等优势企业的利润率却相对比较稳定,通常保持在16%到20%。这说明,在行业平均利润率比较低的情况下,优势企业由于研发能力跟上了,所受影响不是很大。然而,对于一些新进入的企业而言,影响则是致命的,刚进入不久就要选择退出。
与此同时,风电行业正逐渐体会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
“新上马的企业特别是风电整机生产企业的审批,如今已变得困难。2.5兆瓦以下的风机已经不太受产业政策的扶持,在信贷时可能还要面临约束。”一位风电行业的知情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在上述人士看来,当前国家力推风机大型化的趋势比较明显。风电轴承,控制器等需要大量进口的风电关键零部件,也是国家扶持的重点。
事实上,为防止产能过剩,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曾明确提出,原则上不再核准或备案建设新的整机制造厂;重点支持自主研发2.5兆瓦及以上风电整机和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及产业化示范,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曾表示,如果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没有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趁早退出是好事。而按照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的设想,未来风电市场有三五家企业就够了。
李胜茂认为,要想在新能源领域做久做强,企业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真正在产业链上找到契合点。比如,以前做风电零部件的,可以先把零部件做强,然后扩张到整机领域;或者通过参股方式,和行业里的小企业合作,从而做大做强;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也可以直接引进技术、进入关键零部件或整机制造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