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上海市工商联迎60华诞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1年02月17日16:10

  全国最早成立地方工商联组织的上海市工商联2月18日迎来60华诞。

  解放初期,上海是我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城市,工商企业云集,行业商会组织发达。荏苒一甲子,从苏州河畔旧市商会会所到香港路旧银行公会大楼,从华山路小洋楼到现在现代化的工商联大厦,上海

市工商联会址变迁见证了一段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6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关心、指导工商联工作:

  邓小平同志说过要“落实好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许多老工商业者尽管年事已高,却老当益壮,“有贝之‘财’”和“无贝之‘才’”各尽其用,各展其长。

  江泽民同志在不同会议和场合多次要求,要“着眼于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引导他们把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

  2010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讨论会上,对非公有制企业提出了“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有更大作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更大作为”、“在提升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素质上有更大作为”的发展要求。

  上海市工商联60年的历程,是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是我们党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程。

  50-60年代

  上海市工商联成立前后,团结了一大批民族工商业者开展工作:

  解放初,动员工商界尽快恢复生产,协助政府组织市场供应,安定社会秩序。

  支援新中国建设,积极认购公债,上海工商界认购的公债总额占全市的72%,占全国的22%左右。

  抗美援朝中,组织开展宣传活动,签定爱国公约,捐献了404架飞机款额,达到原定目标的150%,占全国捐献总额的10%以上。

  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盛丕华、荣毅仁、刘鸿生、刘靖基等率先垂范,带头将自己的企业公私合营,起到了“跑头马”的作用。“认清社会发展规律,掌握自己命运”,“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当时私营工商业者最真诚的愿望。

  邓小平同志曾经评价,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上海市工商联在其中功不可没。

  在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指引下,上海市工商联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代表人士。

  在建国初期上海市人民政府33位委员中,就有8位来自工商界。

  荣毅仁、胡厥文、经叔平等先后走上了国家和全国工商联领导岗位,盛丕华、刘靖基、郭秀珍等也成为这支队伍中代表性人物。

  文革期间,上海市工商联受到冲击,停止工作,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重新恢复工商联组织功能,上海市工商联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责任编辑:王霄)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