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央行再提准备金0.5%货币紧缩显现

来源:华夏时报
2011年02月19日13:55

  1.04万亿,这是1月份的新增信贷数据。在央行重掌信贷调控后,低于市场预期的新增信贷数据佐证着货币收紧的现实。

  “1月新增信贷低于市场普遍预期,连续的货币紧缩效应开始逐步显现。”信达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饶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2010年年底信贷市场便趋于紧缩。面对四季度依然高歌猛进的信贷投放,央行2次加息、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惩罚性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在媒体爆出1月首周新增信贷达到5000亿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窗口指导、关闭银行部分信贷审批系统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就接踵而至,央行成功将新增人民币贷款控制在1.04万亿。

  不过,据媒体报道,1月份被积压的信贷在2月初集中释放,有银行4天便用尽了2月份的信贷额度。那么,接下来央行又将如何控制银行的放贷冲动呢?继2月9日加息后,2月18日,央行再提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两年社会融资28万亿

  2月17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央行网站上撰文称,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总量由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元,年均增长27.8%。但从2002年开始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逐年递减,而2010年仅占55.6%,7.95万亿的信贷规模仅满足实体经济一半的需求。

  以2010年为例,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比2009年少增1.65万亿元,但是实体经济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和委托贷款从金融体系新增融资等表外融资达6.32万亿元,2010年全年社会融资总量为14.27万亿元人民币。

  同样,2009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加上4.49万亿表外的融资规模,全年融资总量也达14万亿,连续两年社会融资规模高达28万亿之多。

  国信证券宏观研究员林松立之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需求旺盛,2011年银行融资规模不可能急速下降,预计表内和表外融资总量仍将达9亿元以上。

  记者采访多位分析师一致认为,央行收紧信贷,但实体经济需求持续不减,企业会找其它的融资渠道保持业务发展。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银行承兑汇票占社会融资总量的16.3%,同比增长13%。

  “严控信贷额度,预计对我行业绩不会有太大影响。”某国有银行地方支行风险管理中心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两年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激增,加上中间业务的发展,预计能抵消部分少放贷产生的息差。

  但并不是所有的银行发展都如上述支行一样,大部分银行还是依靠存贷息差增加盈利。银行信贷额度告急,贷款利率随之水涨船高。

  多位分析师表示依然看好银行业绩增长,一是去年大部分贷款利润体现在今年,二是2011年贷款利率不断上扬,银行实际存贷利差扩大。

  个贷方面,银行取消首套房优惠折扣后,转向议价能力高的个人经营贷款,利率上浮10%—20%。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依然旺盛,从而使银行议价能力上升,有报道称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超过30%。

  从贷款的期限结构看,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对公中长期贷款增加4834亿元,较上月多增3408亿元,占比由28.35%上升到了46.48%。相反,短期贷款在新增总贷款中的占比由去年12月的49.07%下降到了25.72%,和长期贷款相比几乎是交换了一个“座位”。

  信贷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中长期贷款的收益率高于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的收益率。在信贷紧缩和多发放贷款受到制约的背景下,中长期贷款占比的上升,有助于银行实现更多的收益。估计在2月份的新增贷款中,非金融企业及其他的中长期贷款占比将会继续保持上升。

  央行调控提前布局

  一边是高企的实体经济需求、一边是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在稳增长与控通胀“夹缝”中,信贷投放决策异常艰难。

  与往年不同的是,央行提出2011年M2增长初步预期16%左右,但没有设定信贷目标。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央行这一举措意在将信贷管理方式从行政管制向综合运用市场化调控手段转变。根据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动态拨备率、存贷比指标来指导信贷投放。

  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曾表示,建立和完善逆周期的货币信贷动态调控机制。

  事实证明,央行在调控过程中毫不手软,在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8.5%的情况下,金融机构首周突击放贷时,果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一次。而2月18日,存款准备金率再提0.5个百分点,至此,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提至19.5%,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提至了16%。

  华创证券分析报告则称,与信贷规模控制相比,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方式对于商业银行违规的惩罚机制相对有效。

  来自上证报的报道称,由于1月份积压信贷集中释放,部分银行4天就用尽2月份信贷额度。上述人士表示,一旦信贷超标,窗口指导、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央票等工具的使用将更加频繁。

  密集的调控导致出现这样的现象:去年年底压单在1月初释放、1月份的压单在2月初释放,如此类推,贷款规模持续顺延,会造成每月初的信贷压力。

  “想要摆脱资本金约束和信贷规模控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上述人士表示,投资银行、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银行类理财、企业年金、银行卡以及电子银行等新兴中间业务可以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责任编辑:孟先亮)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