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经济茶座

紧缩预期强化 方能引导资金流向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胡月晓
2011年02月22日02:31

  形成货币紧缩预期,是当前政策效用的关键。

  引起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各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货币流动性的过分充裕。在实际操作中,流动性的投放具有不对称的刚性特征,即增加投放易、回收紧缩难。货币当局可以很快地增加货币投放,但回收过多的流动性却实属不易。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货币市场不发达、公开市场操作难以成为货币投放和回收的主通道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货币投放具有被动投放的特征;而更为主要的是,货币回收牵涉的利益纠纷太过复杂,尤其涉及多个利益集团核心利益之时。在现代信用体系下,货币创造具有自我强化的自反馈特征。因此,在货币回收不易的情况下,通过在全社会形成货币紧缩预期,可以在没有形成货币实质收缩的情况下,通过银行和企业部门的自我反馈机制,缩减流动性增速。

  由于当前的高通货膨胀形势,促发了社会各方对未来价格继续上涨的强烈预期。笔者以为,这种预期主要体现在各种物价景气指数上,而社会预期和机构预期两者间存在较大差别。对未来物价继续上升的预期,推高了当前本已虚高的资产价格水平,致使房地产调控等资产价格“挤泡沫”措施久不见效。

  过多的流动性导致了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资产泡沫膨胀。另外的难题是财政紧张、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银行潜在坏账上升风险和对外经济交往中的潜在冲突增加风险。无论是资产泡沫,还是通货膨胀,基础根源都是过多流动性,实质上是同一根源在商品领域和资产领域的反映。正是居民对价格持续上涨的预期,导致了社会资金流向交易环节各个投机领域,而不是生产环节。

  中国经济要实现转型,顺利实现结构调整,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创业比投机更为有利的市场氛围。为了达到这一政策目的,笔者认为,货币政策连续实施大力度的紧缩,有着更为长远的政策考虑:为促使经济活动主体自动调整,货币环境也需要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增加企业的生存压力,压缩高耗能产业的生存空间,以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宏观目标。在连续紧缩政策的作用下,未来信贷增长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反弹。笔者估计,由于当前的通货膨胀形势仍然严峻,为控制通货膨胀,货币紧缩政策短期不太可能得到放松。大宗交易商品价格上涨推动全社会商品价格上涨,而非供给环节出问题导致社会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事实说明,当前中国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资金流向不合理,过多囤积于交易环节的结果。

  从货币“冲销”的角度看,笔者以为,在此次存款准备金调整后,货币当局虽仍有继续上调准备金的需求,准备金仍有可能继续上调,但必要性、紧迫性已大为下降,后续紧缩转向价格手段和其他方面,应是大概率事件。 (作者系上海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