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汽车

“十二五”规划汽车产能或超4000万辆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1年02月23日07:57

  2010年产销1800万辆让中国汽车工业站在了年产销2000万辆的“2.0时代”的门槛上,油价的高企、节能减排压力的增大以及日益严重的大中型城市拥堵问题并未能延缓汽车企业产能扩张的步伐。

   据统计,国内各大主要车企“十二五”期间规划产能或将超过

4000万辆,将超出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此前预计的3124万辆,这也让产能过剩再次成为国内汽车工业发展亟须重点关注的话题。

   分析人士指出,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发出预警并出台严厉措施防止产能过剩及车企“圈地运动”的举措并未能阻止车企在利益驱使下的产能扩张,在汽车行业残酷的竞争环境及地方政府政绩观的指引下,产能过剩将成为阻碍国内汽车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潜在隐患。

   此外,日益上涨的油价和环境问题让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现状与之相悖,新能源汽车或将在十二五期间迎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

  车企扩产势不可挡

   出于对国内汽车市场的乐观估计和残酷的市场竞争压力,让加速产能扩张成为了国内各大汽车企业的共识。近两年来,东风日产、北京奔驰、华晨宝马、一汽丰田、北京现代、一汽大众、一汽轿车等国内主流乘用车企业,包括宇通客车等商用车企业纷纷宣布投建或已经投建新工厂,以缓解产能不足给未来市场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各大企业到“十二五”规划末期,总体规划产能将在4000万辆以上,远超陈斌所预测的3124万辆,已经拉响了国内汽车产能过剩的警报。其中,到“十二五”规划末期,上汽集团发展目标为年产销整车600万辆;一汽集团目标为年产销量500万辆;长安集团目标规模也将超过500万辆;北汽集团的目标为350万辆;吉利、奇瑞、比亚迪、长城等自主品牌车企规划目标也均为200万辆。

   汽车企业对于产能扩张的热衷也让有关部委发出了产能过剩的警示。有汽车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发改委只是对目前整个产业产能过剩的情况进行披露,并透露调控产能的政策取向,但并不一定马上实施,企业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对市场的了解来制定和调整战略,确定长远的发展战略。

   分析人士指出,车企扩充产能的举动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企业的确是为了弥补产能不足的不利影响,比如库存率行业最低的一汽-大众扩充产能是完全符合企业需求,而不顾自身需求盲目扩充产能或者利用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圈地圈钱的行为才真正需要重视和打击。

  发改委严防产能过剩

   在作出2015年国内汽车企业规划产能为3124万辆的同时,陈斌已经示警国内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迹象。

  “产能过剩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市场信号失灵,企业很难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导致盲目的投资行为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将会导致市场恶性竞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工厂开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会严重阻碍汽车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甚至对宏观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陈斌说。

  发改委也已经出台政策对车企“非正常需求”扩张进行了严格限制。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此前表示,发改委尽管没有具体的限制汽车企业产能扩张的政策出台,但发布了明确的示警信号,其根本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兼并重组政策增强产业的投资和决策集中度,严防真正出现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要严打汽车企业通过异地建分厂赚取土地差价的“圈地运动”,以保证国内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现行政策对新建独立法人或者新建分公司工厂是‘建一个灭一个’的概念,即新建独立法人企业或者新建分公司工厂必须要跟兼并重组相结合,也就是要‘灭掉’一个整车生产企业,这是非常严厉的措施,”陈建国说,“地方政府从发展地方经济的角度欢迎企业去当地设厂并提供便利条件,其中一个便利条件就是帮助汽车厂‘灭掉’一个制造厂,而且车企异地建厂必须达到原有工厂产能利用率超过一定的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车企产能过快扩张。”

  但也有业内人士对于产能是否过剩持不同的观点。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此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汽车行业出现结构性放缓,但并不需要对产能过剩过于忧虑。“国内汽车市场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即使没有任何政策刺激,全行业也应该能保持15%左右的增长,目前的产能利用率高于75%,即使出现调整,也会在一到两年的时间迅速消化。”徐长明说。

  新能源汽车或迎发展机遇

  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再度调高成品油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每升由7.17元提高到7.45元,再创历史新高。日益加剧的油价上涨势头、严重的交通拥堵以及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和节能减排问题让关注汽车产能过剩之余不得不重视国内汽车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就此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以发改委为代表的国内汽车工业主管部门发出了汽车产能过剩的警示,另一方面,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力度却在逐渐加大。

   按照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到2010年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世界第一,保有量达到500万辆,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有望在5-10年内真正达到大规模产业化的标准,也会让部分产能相对过剩的车企找到消化多余产能的出口。

   陈建国表示,当前的政策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将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因为新能源汽车改变了原有的传统能源发动机驱动模式,恰恰改掉了原有最需要资金投入的核心技术,“将来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同样符合传统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律,依然很难说,这不是政府可以规定出来的,”陈建国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孟先亮)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