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光大银行H股圈钱何太急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2011年02月23日09:25

  A股IPO才半年,光大银行便迫不及待地抛出H股发行方案,将在香港发行最多不超过120亿股H股,并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这背后到底有何深意?

  有人说是融资饥渴,其根据是去年三季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1.9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99%;估计至2010年底,两项指标分别下降

到11.65%和8.7%。去年8月光大银行A股发行时就提到,将择时发行H股。

  这些都是理由,但既不充足更非关键。因为8.7%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在同业中并不算低,例如浦发银行去年三季末仅5.17%(估计年报还会继续下降),民生银行同期为5.9%,去年9月刚刚向中国平安完成定向增发的深发展也不过7%,等等。至于先A后H,A股招股书中也只是“择时”,并无一定在2011年完成的说法。那么最根本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包括银行股在内的超级航母IPO,开始时我们总是先H后A,而且总是H股价低、A股价高,如交通银行2005年5月先发H股,发行价2.5港元,2007年4月发行A股,发行价7.9元;而中石油H股发行价更只1.27港元,A股发行价高达16.7元。如此肆无忌惮地掠夺A股股民财富引起了舆论的强烈不满,经过市场一再质疑,2006年4月,工商银行率先推出A+H股同时同股同价发行,H股发行价3.07港元(按当时汇率折人民币3.12元),A股为3.12元;此后发行的银行股,如中信银行等均采用A+H模式,农业银行H股发行价(3.2港元)甚至比A股(2.68元)高出3.89%。

  可比农行稍后上市的光大银行就显得左右不是,颇为尴尬。对A股市场来说,刚刚经历了农行的天量融资,市场对大盘股极为恐惧,而H股市场当时银行股溢价普遍在10%以上,若再采用A+H,很可能按下葫芦浮起瓢,H股股东也会不满意,这才有了“择时”发行H股的动议和设计。谁知时运不济。近三个月来,中资银行股在香港大跌,恒生中国H股金融指数已从去年11月8日 (近期最高)的20098点,跌至昨日的16897点,跌幅达16%,而同期恒生指数仅从24988点跌至22989点,跌幅仅为8%。中资金融股已成为港股做空的主动力,银行股A、H股折价从原来10%以上,到如今仅1-2%。尽管光大银行2010年业绩快报显示,当年净利126.78亿元,同比增长65.88%,但其前三季净利为100.59亿元,同比增长71.37%,即第四季仅为26.19亿元,仅为全年的20%,增速已大大放缓。

  也许正因如此,有分析师提到,目前光大银行A股的估值相对较高,而H股上市的内地银行估值相对较低,为确保发行成功,光大银行H股IPO价格不仅会明显低于A股目前的交易价(昨日收盘3.82元),还有可能低于A股IPO时的发行价3.1元。果真如此,光大银行和银行股板块还得下一个台阶。事实上,光大银行H股方案发布才两天,股价已下跌4%,昨天一天,沪市金融指数大跌4.49%。

  

(责任编辑:王霄)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