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投资者越来越感受到“新三板”扩容脚步的逼近。不仅近期的媒体上充斥着“新三板”扩容的报道,而且在A股市场上,“新三板”概念股也是风起云涌。
2011年“新三板”的扩容不可避免。“新三板”市场特指
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
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但“新三板”扩容对A股市场的影响显然是负面的,它不仅会分流A股市场资金,争夺A股市场的投资者,而且由于“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市盈率总体上低于创业板、中小板,因此,这会给创业板、中小板市场带来压力,并最终形成对整个A股市场的压力。尽管目前A股市场上,“新三板”概念股受到市场的追捧,但这无非是叶公好龙罢了。“新三板”扩容对A股市场的冲击不可避免。
尽管如此,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管理者来说,有必要妥善处理好“新三板”扩容与A股市场稳定发展的关系,越是“新三板”扩容,就越要呵护A股市场的稳定,尽可能地减少“新三板”扩容对A股市场的冲击。毕竟“新三板”是依附于A股市场而存在的。A股上市几乎是所有“新三板”公司的目标,一些公司之所以愿意在“新三板”挂牌,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A股上市。如果“新三板”扩容危及到A股市场的发展,这对“新三板”本身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要减少“新三板”扩容对A股市场的冲击,有这样几件事情是必须予以重视的。
首先,“新三板”对个人投资者开放须建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新三板”是一个“风险板”,其风险甚至远高于创业板。其挂牌公司并非真正的上市公司,企业管理并不规范,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差,企业甚至随时都有破产与倒闭的可能。在这样一个充满风险的市场里,有必要建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让那些承担风险能力较差的投资者远离“新三板”,同时也减少“新三板”对A股市场投资者的分流。
其次,对“新三板”扩容的节奏要加以控制,做到有序扩容,而不是突击扩容,以维护“新三板”的健康发展,同时减少对A股市场的冲击。据报道,在扩大试点园区的问题上,国内大多数科技园区自2006年下半年起已开始筹备辖区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的有关工作,因此在准备时间上已十分充裕,成都、西安、武汉、广州、杭州、天津、苏州、无锡、浦东张江、重庆等高科技园区都在积极争取试点。此外,去年9月下旬,国务院又新批了13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加上原有的56家国家级高新区、杨凌示范区,国家级高新区总数已增至70个。如果每个园区平均挂牌10家企业,“新三板”挂牌公司就会增加到近800家。这将会极大地分流A股市场的资金与投资者。
因此,在“新三板”扩容初期,有必要对“新三板”扩容的节奏加以控制,通过提高“新三板”公司的挂牌门槛,来保证“新三板”公司的质量,降低“新三板”的投资风险,并减轻对A股市场的冲击。
此外,建立转板机制但不能降低转板门槛。随着“新三板”扩容,从“新三板”进入到A股市场尤其是创业板的转板机制必然会建立起来,以满足“新三板”公司登陆A股市场的需要。方便“新三板”公司A股上市当然无可厚非,但转板的门槛却不能降低,必须满足A股上市条件才行,以确保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不能因为要支持“新三板”发展而危及到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姜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