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民工荒或引发通胀第二波 年内CPI高点或超6%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1年03月01日00:49

  保姆荒、民工荒的出现,或意味着因劳动力价格提升和投资不足所造成的服务类产品价格上涨,是否因此引发通胀第二波有待观察。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谈佳隆|上海报道

  继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启今年第一次加息之后,2月24日起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工具再度被央

行启动。

  这一方面表明了中央政府坚决贯彻“稳健”货币政策的决心,另一方面,频密的紧缩信号也反映出通胀的实际社会压力已经到了需要下猛药治理的地步。

  花旗集团中国区投资研究与分析部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中长期来看,大家应该对中国进入相对较高的通胀有所准备,工资增长和经济转型都是引起通胀的长期因素,预计未来几年国内CPI将维持在4%上方。”

  人们是否已经为因经济调整和人工上涨而引发的持续通胀有了足够的认知和准备呢?

  复杂的本轮通胀

  今年1月末,央行发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指出,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货币环境看,主要经济体超宽松货币政策状态短期内难有根本改变,国内货币存量近年来增长较快;从经济基本面看,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通胀预期上升较快,潜在的价格上涨等风险不容忽视。

  事实上,此次央行的《报告》一方面承认了管理通胀需要良好的货币环境和条件,也承认了国内货币存量近年来增长较快,这给当前控制通胀的任务增加了难度。

  在上一轮通胀周期(2007年—2008年)中,“猪引发的通胀”、“输入型通胀”、“结构性通胀”、“预期性通胀”等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且归类复杂的提法,被用来解释为什么当时中国会出现通胀。

  而此次通胀的复杂程度被很多国内机构看来远甚于上一轮通胀周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提供的《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认为,2011年尤其是上半年我国物价将面临较大压力,推动物价上行的因素较多,通货膨胀风险不容忽视。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强劲;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国内流动性依旧较为宽裕支撑物价上扬;美元贬值引发输入性通货膨胀等四大加剧通胀因素都需要引起警惕。”

  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崔历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增长越来越依赖大量财政支出的内需拉动,对价格压力增加。这明显不同于以往。过去,出口对GDP 增长贡献显著,因为出口部门已经有大量过剩产能,出口导向型增长不太会导致通胀。而内需为导向的增长则会对物价上涨造成压力。”

  其实,与上一轮通胀周期相比,“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这一影响物价上升的因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及,很多人认为,与出口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相比,内需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对通货膨胀的压力会加大,这将成为推动物价持续上涨的中长期因素,而内需型经济既会放大民众对工业品的需求,也会放大对服务的需求。

  服务业或引发通胀第二波

  如果说中国大量的男性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从事着重体力的建筑、技工等行业的话,大量的女性农村劳动力则在城市中充实着保姆、月嫂、服务员等第三产业。

  今年春节之后,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个中产家庭要找到合适的保姆人选已经成为难题,她们所开出的工资待遇甚至已经高于当地大学生的求职薪金。

  服务业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一方面基于长期薪资增长幅度不够,令人无法在沿海发达地区正常生存,另一方面也和正在推进的产业升级转移有关。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在2010年出现加薪潮后,估计农民工平均工资水平有近40%升幅,服务业通胀将会出现。随着农民工平均工资的提高,其他高附加值工作的工资也存在上涨的压力。

  “人均 GDP达到3000~4000美元之后,人们对休闲需求上升,工时减少是工资上涨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中国的工资通胀或许将如上述地区一样持续5~10年时间。”沈明高告诉记者,“工资上涨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是消费和服务业发展出现拐点的重要标志,包括金融、机械和交通物流行业将获益于工资上涨。”

  根据苏格兰皇家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非贸易类商品(不含食品)及贸易类商品通胀双双上升,但前者的速度更超后者。截至去年12 月份,服务价格同比涨幅已近3%,而贸易部分(即非食品类消费品)价格涨幅较缓,同比为1.4%。

  “中国依靠内需的经济转型同时会对非贸易及贸易商品构成压力,由于国内供给有限,非贸易商品的价格往往出现较高涨幅。”崔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某些服务行业,如医疗、教育、住房、金融及个人服务,由于过去投资不足,价格压力很可能更大。”

  崔历还认为,通过紧缩货币政策来抵消短期的需求压力,比通常认为的要难。在此过程中,非贸易商品与贸易商品通胀的分化将持续存在,总体通胀亦会高于过往。只有当非贸易部门的供应紧张状况得到缓解,非贸易商品的通胀压力才会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对中国CPI权重进行了调整,娱乐文化教育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等与服务业密切相关的CPI权重在下降,这可能导致未来一段时期,此类价格的上升,在CPI数据中的反映不够明显。

  年内CPI高点或超6%?

  通胀已被人们视为中长期的必然,今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究竟会高企到何种程度,决定了央行在未来数季度采用货币政策的频率和强度。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为中国的通胀年,上半年CPI增速可能上升至5%甚至6%。不过也有一些研究机构则表现得更为担忧。

  陶冬预计,今年年中左右,CPI将有可能突破6%水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我国全年CPI平均水平将达到4.5%左右,年内物价高点月份可能将超过6%,而2011年PPI平均水平则有可能上探至6.5%左右。全年物价上涨可能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不过,市场对何时才是今年物价高点的看法仍然存在较大分歧。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上半年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全年CPI高点肯定没有出现,有可能在3月份,也有可能在二季度。

  与之相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都认为,从目前的趋势看,1—2月一般是全年物价的高点。春节后,政府的系列调控政策会陆续见效,未来的CPI会逐步下降。

(责任编辑:王洪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