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加快转型 稳健发展 访交通银行董事长胡怀邦

来源:金融时报
2011年03月01日16:03

   2010年是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也是中国银行业抓住机遇继续深化改革的一年。一年来,交通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政策,紧紧围绕“一个统领、两条主线、三个继续、六个着力”工作要求,经营管理呈现质效并举、稳健推进的良好势头,向投资者

、客户和全社会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交通银行董事长胡怀邦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就“十二五”期间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交行2011年的发展规划、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过去的几年,中国银行业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在国际排名、业务竞争力等方面脱颖而出。面对又一个5年,中国银行业将迎来怎样的机遇?

  胡怀邦: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总体而言,中国银行业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种战略机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商业银行主体业务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将较以往有所趋缓,但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弥补出口下降的不利影响,中国仍将作为世界经济的引擎,继续保持相对较快增长,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平稳发展的基础仍然存在。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主线,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未来5年,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将呈现从“快”向“好”、从“国强”向“民富”、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等一系列转型,这为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开辟了新的路径。“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继续鼓励金融创新,积极稳妥推动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金融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外汇、期货、贵金属市场以及各类新型市场稳步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融资、清算、托管等方面的大量服务需求;同时,金融创新的空间进一步打开,商业银行可以更多地依托资本市场和相关机构开展业务,以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方式,提供流动性创造、风险管理和收益提升等不同类型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为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加速推进铺平了道路。随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巩固,更多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进一步拓展了商业银行国际结算、跨境财富管理等国际业务的市场空间。特别是人民币加速国际化,创造了巨大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与投资业务需求,大大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扩展了中资金融机构成长空间。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将逐步进入战略产出期,开拓海外市场的机会更多、空间更大、条件也更有利,经营理念全球化、海外布局网络化和跨境业务规模化的特征更为明显。

  记者: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对做好未来5年的工作意义重大。请问2011年交行的基本发展思路是什么?

  胡怀邦:面对“十二五”新的历史时期,交行将全面落实和主动对接国家“十二五”规划,适应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深入推进“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既定发展战略。具体到2011年,交通银行全行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继续推进交行既定发展战略;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信贷合理增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转型发展;持续加强管理创新,增强发展动力;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在业务发展方面,要围绕稳健发展,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着力破解发展瓶颈约束,保持存款稳定有效增长。把存款放在各项业务发展的首位,及早布局,主动出击,稳字当头,健全发展机制,全力促进存款业务的稳定发展与市场份额的有效提升。

  二是主动适应货币信贷动态调控新要求,保持信贷合理均衡增长。要按照监管要求,保持合理贷款增长速度,均衡投放,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继续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保障性住房、民生工程、节能环保、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把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区域特色化发展构建全行多元增长极。

  三是抓住有利时机,促进中间业务与资金业务快速发展。要抓住资本市场回暖机遇,大力发展新兴市场类业务;抓住国家启动内需机遇,争取卡业务有所突破;抓住跨境人民币贸易与投资结算试点机遇,促进国际业务加快发展,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用足用好非信贷资金,建立积极、灵活的投资组合,提升资金运作收益率。

  四是切实管控主要风险点,保证各项业务安全稳健发展。要密切关注当前的信用风险点,尤其是结构调整背景下产能过剩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房地产行业风险,前期信贷高增长情况下形成的中长期贷款整借整还和行业集中度风险,通胀压力下成本转嫁能力差企业盈利恶化的财务风险,稳健货币政策和信贷规模约束下高负债企业资金链断裂破产的风险,人民币升值和贸易保护主义猖獗等复杂国际形势下的企业出口和跨境经营风险。

  记者:未来5年,商业银行调整经营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面临怎样的“倒逼”压力?交行将选择怎样的转型发展道路?

  胡怀邦:展望“十二五”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发展方式面临严峻挑战,只有与时俱进,以变求存,加快转型,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商业银行外延扩张的发展模式面临挑战。为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道路。

  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面临考验。国家“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资金将逐步实现完全市场化定价。对商业银行而言,利率市场化不仅将缩小存贷利差,导致利润下滑,而且使其面临逆向选择、重定价、储蓄分流、债券资产缩水等风险,甚至引发破产倒闭。

  金融脱媒加剧,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经受重大冲击。未来五年,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将进一步健全,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继续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优质客户分流,资产业务份额下降,负债不稳定性加剧,传统业务的增长受到抑制。此外,技术性脱媒也正在加速,如阿里巴巴、淘宝网、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等都在挑战着银行在支付领域的垄断地位。脱媒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作为社会信用支付中介的地位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寻求新的、较为稳定的利润增长点,由“信用支付中介”向“全面金融服务机构”进行转型。

  金融监管日趋严格,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难以为继。顺应危机发生以来国际监管体系的调整和变革趋势,我国将建立健全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并将引入动态资本、流动性覆盖率、拨贷比、杠杆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等新工具,商业银行顺周期经营行为面临的逆周期调控将更为严厉。在这种新的监管制度下,现有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业务模式与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探索低资本消耗、低成本运营、收入多元化的发展新路。

  社会金融需求明显变化,促使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以更好满足客户需求。未来商业经营模式的转变、组织管理形式的变化、产业链条的细化、金融市场的变革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客户金融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更为明显。财富快速增长、投资需求升级、消费文化转变、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速等,也将带来零售客户金融需求的显著变化。

  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发展。这是国际先进银行实现基业长青的科学之路,是交行面向长远可持续发展新的战略抉择。要本着“高客户满意度、高市场成长性、高集约化经营、低资本消耗、低成本运营”的原则,积极主动调整目标客户、市场范围、产品服务、收入来源等结构,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是推进增长模式转型,从传统存贷业务向资本节约型发展转变。在巩固对公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个人贷款、信用卡业务、小企业信贷等业务,加快向零售型银行发展。顺应金融市场深刻变化和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趋势,积极拓展金融市场各项业务,主动调整资产结构,稳步提升非信贷资产占比,加快向交易型银行转变。二是推进盈利模式转型,从主要依靠存贷利差向多元化收入结构转变。建立健全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管理、业务推进、资源配置、考核激励等长效机制,强化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齐头并重的主营业务地位和作用;巩固传统收入来源,加快财富管理、投行、国际、电子银行、第三方支付等创新业务发展。以深化客户关系、增加综合收益为核心,着力加强板块内外联动,稳步提升非利息收入在各项经营收入中的占比。三是推进服务模式转型,从传统“信用中介”向“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角色转变。突出财富管理特色,打造以银行业务为主体的综合平台,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坚持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市场并重发展,充分依托国际化、综合化优势,积极加强集团与子公司联动、境内外联动以及离在岸业务联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揽子、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作者:郑玉君 周萃

  

(责任编辑:王霄)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