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反映2010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于2月28日正式出炉。诸多数据显示,面对去年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我国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调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果。《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根据日本政府公布的2010年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我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表示,2010年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是在非常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实现的。国际上,欧债危机此起彼伏,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从未间断,美国经济的复苏由于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持续萎靡不振,远未达到原来的预期,世界经济复苏之路艰难曲折、步伐缓慢。从国内看,我国接连遭遇异常的灾害性气候,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历年罕见,旱涝灾害交替发生对农业、交通运输业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夏粮和早稻相继减产,如果不是秋粮丰收,全年粮食生产形势和价格形势可能会非常严峻。从宏观经济来看,前三季度,经济增长逐季回落,一度引起对于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担忧,而9月份之后物价上涨突然加速,又引发持续的通胀预期,对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构成巨大挑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始终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一系列政策的调控下,国民经济在2009年回升向好的基础上不断巩固,经济运行由回落而趋于平稳。从工业数据来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与金融危机前的平均增长速度已经非常接近。工业经济的表现对整体经济的稳定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谢鸿光表示,去年粮食生产创造历史最高水平,农业基础得到加强。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粮食总产量创造历史最高水平,连续7年增产,连续四年产量超过5亿吨。
面对气候条件较为严峻的一年,在我国实施的一系列减灾抗灾、扶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去年全年粮食再获丰收。粮食增产对稳定居民消费价格起了重要作用。9月份以后,虽然由于农产品价格导引的物价上涨持续加快,但由于粮食增产的有力支撑,全年CPI上涨3.3%,基本实现了全年预期的目标。对于2010年的粮食增产也要全面看待,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仍不巩固,受气候条件影响仍然很大,需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内外需的快速增长、更趋协调,支撑了经济增长。谢鸿光表示,考虑到2009年进出口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大幅下滑,2010年的外需增长有一定的恢复性增长的成分,但全年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均超过2008年创造的最高纪录,显示外需已经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内需延续了2009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增速依然较快。内需结构也有改善。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热点消费快速增长。显示消费热点持续旺盛,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谢鸿光还提出,《统计公报》从多方面显示了结构调整取得的积极成果。从区域结构看,投资进一步向中西部倾斜。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5%,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速度2.2个百分点。除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之外的另外五大高耗能行业的增速都显著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与此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7%的平均增速。
在经济保持平稳加快发展的同时,民生领域也取得进展。“就业状况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好的一年。”谢鸿光称。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面继续扩大。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价格形势,我国政府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多项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社会保障由以往只重视量的增加向既重视量的增加,又重视质的提高转变。
作者:庞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