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华为在美遭遇透射高科技产业中美博弈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1年03月03日11:27

  华为在美遭遇透射高科技产业中美博弈

  专家建议,中方对美方企业在华收购项目采取对等行政措施

  2月23日,美国法院下达初步禁止令,禁止摩托罗拉在与诺基亚西门子网络(下称“诺西”)的交易中移交华为的商业机密。

   “这是华为非常及时而且有远见的

策略,通过申请‘临时禁止令’的方式要求摩托罗拉和诺西更多地依据华为的条件对其知识产权提供保护,有助于其在代价高昂而且可能徒劳的仲裁程序中获得有利的结果。”金杜律师事务所叶渌律师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她曾是达能、娃哈哈案中娃哈哈一方的首席律师。

   不过,这也只能称作华为在美被多次打压中的一次小胜利。

  就在此前的2月18日,华为刚刚声明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要求,撤销去年5月购买美国小型科技公司3LeafSystems专利技术的交易。

   但显然,这是华为的无奈之举。2月25日,华为副董事长(华为美国董事长)胡厚 在公司网站上发表了长达2000字的公开信,态度诚恳地对3Leaf事件及华为公司被指称的“军方背景、知识产权纠纷、中国政府财政支持、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等情况进行了说明,并热切表达了美国当局对华为展开正式调查的希望。

   事实上,华为在美国不断被打压已不是近两年的事情,从2001年华为开始征战北美市场,到今年已经十年。从2001年开始,包括思科、摩托罗拉等公司就不断称华为侵犯了他们的商业秘密。而在2008年3月,贝恩资本与华为联合收购3Com公司也是因未通过CFIUS的审查而最终放弃。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谢明敦,被称为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集学院派理论和实战派技巧于一身的知识产权领域顶级律师,他分析说,3Leaf事件以及诺西事件,看似单点事件,但有内在联系,表面看是法律层面的问题,背后反映的是中美两国在高科技产业利益上的博弈,核心在于产业利益,而非单独的企业权益。

  近几年,中国的本土通信设备厂商华为和中兴通讯在欧洲市场和亚非拉市场一向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然而在北美市场上,华为却屡次折戟沙场。长久以来,该市场被阿尔卡特朗讯、北电网络和摩托罗拉所盘踞,国外的厂商很难进入。但北美作为通信技术发展的先锋,又势必是通信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外国厂商想进军北美市场,只能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

   然而,业内人士称,很多中国企业的海外(尤其是美国市场)并购之路其实非常坎坷,且真正的障碍往往不是商务因素,而是诸如“威胁国家安全”等莫须有的罪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政府为自己的跨国企业提供商业的,尤其是政治的、外交等方面支持,早已是通行的“潜规则”。若没有来自政府的强力支持,单凭企业一己之力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实现正常的商业拓展将无比艰难。

  一位法律界人士对记者表示,以此次华为被迫放弃收购3Leaf为例,若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对美方企业在华的收购项目采取对等的行政措施,那么这起收购案的最终结果或将出现很大改观。

   谢明敦表示,商务部对于华为事件的声明,更多是一种外交途径,不会在商业上对中国企业的权益起到太多保障作用。还是要从美国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入手,只有如此才能帮助整个产业。

   而记者采访的诸多专家均表示,构建中国自己的外资审核机制,可参考CIFUS模式,及时适度修订有关外商投资政策与准入范围的政策规定。例如,政府在审批类似诺西收购摩托罗拉无线业务的申请时,就应充分考虑华为与后者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以维护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及国家利益为第一要旨。

   2010年7月19日,诺基亚西门子和摩托罗拉发布联合声明,宣布诺西以12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大部分网络设备业务。该交易原计划在2010年年底完成,不过因为等中国商务部的审批,目前交易已经被推迟。

(责任编辑:null)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