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11年两会经济报道 > 2011全国两会经济报道最新消息

教育界的忙碌委员葛剑雄:两会记者深刻性不足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1年03月05日13:49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显然是明星委员,他在3月4日教育组的分组讨论现场,被记者围住,站着足足谈了一个多小时,从学前教育到高考制度,从养老保障到房价民生,从城市文明到国际关系……记者的问题几乎无所不包,葛委员“来者不拒”,一一作答,冷峻的思考中,不乏幽默。

  葛剑雄是敢于说话的委员,他在分组讨论会上说:“‘两会’是一个考验,现在民众对‘两会’寄托的希望这么大,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对我们平时工作做得不到位的批评。提案也好,提建议也好,讨论也好,如果平时是重视的,渠道是畅通的,解决问题是及时的,不一定要等到‘两会’来解决。”

  与据说记者要排队进入的经济界分组讨论会现场不同,教育界的讨论会现场,媒体可谓稀少,但几乎都把话筒和录音笔伸到了葛剑雄面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抓住最后一点时间,拿着采访设备单独与葛剑雄在去就餐的路上边走边说,中途也被打断好几次。年轻的记者们,总是要与他打个招呼,或请求采访,或寒暄问候。最终,本报记者没有问完想问的所有问题,葛剑雄就被一位电视台女记者邀走了。

  看起来,葛剑雄委员很重视媒体对他的采访结果,“你把报纸给我寄一份,寄到复旦大学图书馆就行。”一位年轻记者说采访他的报道见报了,葛剑雄暂停与本报记者的交流,转头对中途打招呼的记者说。

  与葛剑雄委员交流是没有负担的,在本报记者前几次电话采访他时,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和分析那些相当抽象的概念,谈起来都是口若悬河。在他与张力奋先生的那个长篇谈话《中国人信仰什么?》中,就能充分领略到他对抽象概念的梳理与阐释能力。

  虽然葛剑雄对媒体的友善与耐心让记者没有压力,但是如果看了他在FT中文网的一篇“两会”日记,可能就会“不寒而栗”,在这篇发表于3月2日的“两会”日记中,葛剑雄是这么说的:

  “下午接受了4家媒体的采访。问什么问题的都有:怒江水电站、民工荒、高教改革等等。总的感觉是,这些媒体在谈问题时不够深入。”

  “比如报道两会,来之前总得做点功课吧。尤其是采访政府官员,功课更是要做足,但显然很多媒体没做到这点。”

  本报记者也是在3日晚间“做功课”查阅葛剑雄最近的动态及言论时,偶然间发现这篇“两会”日记的。在3月4日上午的教育组分组讨论会结束的时候,本报记者向他提起这篇日记,并向他征求是否可以作报道,葛剑雄委员给的回答是:“只要是我公开的言论,都可以报道。”

  就在本报记者正要离开北京会议中心的时候,又看见葛剑雄与一位拿着录音笔的女记者一起聊着走进了委员用餐的大楼。看见本报记者,葛剑雄委员微笑着挥了挥手。下午,他还要去媒体做网络访谈。

  

(责任编辑:王霄)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