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悦英
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十二五”开局之时,中国的能源战略将是何种走向?在3月5日披露、并开始进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议程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给出的路线图是: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加快能源通道建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发现,在实现能源多元化方面,开发水电的重要性更胜以往。“十二五”规划草案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重点推进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建设。而“十一五”规划对于水电的表述是“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
对待水电开发的态度缘何从“有序”更进一步到“积极”?一方面,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电力有持续增长性需求,另一方面,中国也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责任与压力。
从技术与成本的角度看,按照国家能源局一位主管官员近日对媒体披露的说法,与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相比,中国的水电开发已经具备了完备的系统,水电具有加快建设的条件,“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水电新增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左右。
但是,在看似美好的水电未来背后,却隐藏着并不为许多人所知的环境风险。在水电开发向西南大江大河级级推进的过程中,中国水能资源的极限正在日益逼近,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等环境风险的底线或将失守。在本年度全国“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对此深表忧虑。同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吉林省生态学会理事长盛连喜、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和画家袁熙坤等,都向大会递交了关于呼吁决策机构慎重对待“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范围调整的提案。
据了解,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在2010年11月举行的“2010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会议”上获得通过,环保部在年初作出公示征求意见,目前正待国务院的最终审批。多位环境生态学者和环保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重庆市之所以提出保护区调整申请,是为了给拟建设的小南海水电项目扫清障碍。对于这一意图,环保部一位不愿具名的相关官员未作否认。
综合前述提案称,如果小南海水电项目修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必然要为此让路。而该保护区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鱼类保护区,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最后一片栖息地。该决定一旦下一步被国务院批准落实,该江段的流水生境将发生变化,保护区江段内分布的白鲟、达氏鲟和胭脂鱼3种国家级珍稀鱼类,以及圆口铜鱼等64种特有鱼类将因无法完成生活史濒临绝境。而在此前,这一保护区的面积已经因为给大型水电项目溪洛渡和向家坝让路而被迫压缩。
有委员还提到,此次“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调整的审批过程没有执行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的原则。
几位委员建议,慎重对待该保护区调整,向社会公布“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范围调整的目的和依据。部分专家学者和环保组织提出的替代方案是,通过三峡公司正在开发的溪洛渡、向家坝等四座巨型水电站协助重庆市解决供电、防洪以及防止三峡库尾淤积等功能。就“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范围调整召开听证会,在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之后再行决策。全面评估长江上游干支流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累积影响,坚决遏制过度开发,确保中国最重要水源地的生态安全。充分重视公众意见,召开听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