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11年两会经济报道 > 2011全国两会经济报道最新消息

一词之差意深远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路径明晰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1年03月08日06:02

  回首三十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一直不曾停歇,但对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要求却从未如今日这般强烈。

  3月5日,首度对外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专门辟出一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阐述未来五年的改革愿景:要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

  从“十一五”规划中“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表述,到“十二五”开局之时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一词之差折射了过去五年间中国金融体制发生的巨变,更体现了从高层到市场,对未来五年金融业改革求精、求细、求深化的要求和期待。

  细究草案内涵,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路径逐渐明晰。

   宏观审慎:监管新趋势

  “深化”体现于新表述。

  比如,草案中指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同时,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

  这意味着我国对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视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事实上,这种重视已经体现在了监管层具体的工作中:既重视利率等价格型指标,也高度重视货币信贷增长状况;在手段上,注重通过窗口指导等加强风险提示,并运用信贷政策以及差别化措施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

  目前,包括受到市场广泛关注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四大监管工具等,均是“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在中国的具体细化表现。

  “宏观审慎管理,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某央行人士对记者介绍,金融体系内在的顺周期性特征,是加剧波动、引发危机的重要根源,而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对于进一步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提升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是汲取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我国顺应国际趋势,将宏观审慎监管纳入工作重点。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这样解释:宏观审慎政策首先是逆周期政策;其次是应对羊群效应等市场失效现象,使整个金融市场更加稳健,金融市场参与者更加谨慎;第三是全球化下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产品和交易日趋复杂,需要制定和实施更广泛的国际标准。

  目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正逐步落实。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表示,有“中国版巴塞尔Ⅲ”之称的四大监管工具得到国务院支持,进展得非常顺利,银监会正在筹划出台具体的指引,准备在“十二五”期间,在全世界范围内较早完成新的风险管理框架。

  同时,草案对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寄予更多的期待:参与国际金融准则制订,完善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对地方金融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强化地方政府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责任;对保险行业作出明确的规定:强化保险机构的创新服务能力和风险内控能力,加强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稳步提高资金运作水平……这诸多方面,均是首次出现在国家五年规划中,是金融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与必经阶段。

  翘首以盼:改革进行时

  “深化”体现于再强调。

  草案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熟悉的字眼,比如利率市场化,浮动汇率制度,再如资本项目开放,它们曾出现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字里行间,甚至出现在更早的规划文件中,也曾被市场寄予厚望。在过去五年里,它们或稳步推进,或缓步前行,抑或发生曲折变化,但由于现阶段我国仍处于转轨经济,以及改革的渐进性要求,它们终没能完成临门一跃,把改革的接力棒传承下来。

  “十二五”又赋予这些熟悉的词汇更新的含义、更深的内涵以及更迫切的改革诉求。

  草案指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包括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北京银行行长闫冰竹在内的多位政协委员均表示,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目前已经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周小川也曾指出,要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可能会见到一些明显的进展。

  草案还指出,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近日表示,下一阶段,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是必然的,关键要消除单边升值预期;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易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会稳步推进QFII和QDII发展;外汇局相关人士则告诉记者,未来会加快放开市场主体需求强烈、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对风险较大的衍生品交易等项目,视条件成熟程度适时逐步开放……

  这些言语,让我们看到利率市场化进一步进展的希望,看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越来越趋于市场化、透明化的希望,看到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希望。

  但业内人士提醒,利率改革、汇率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是相互影响、紧密相关的,且都会对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必须相互协调、稳步推进。在未来的五年内,它们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将目光放远,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它们将长期伴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十二五”期间,金融改革将步入深化之路,待我们为您一页页展开。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