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11年两会经济报道 > 2011全国两会经济报道最新消息

5年后四川电子信息产业迈万亿元门槛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许可新
2011年03月09日02:18

  “十二五”末期,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有望达到万亿元规模,而由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引领带动的成渝经济区,也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这是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昨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放的四川”专题记者会上透露的。

  “两会”开幕前,以

成都、重庆为首,涵盖川渝两地16市的“成渝经济区”规划获批,成为中国西部第三个上升至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规划。

  相比于2008年获批的北部湾经济区和2009年获批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经济体量更大,工业基础更好,自然资源也最丰富,因此,该规划一经批准,即被有些专家学者视为中国继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带之后的“第四经济增长极”。

  对此,黄小祥表示,成渝自古是一家,处于同一经济板块,特别是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建设,成渝之间的产业形态已经形成互补、合作、发展的关系。

  “就四川来讲,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以及油气化工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重庆在机械制造、汽车产业等方面有优势。我们之间还可以进行更高层面的合作,把所有的潜力都激发出来。”黄小祥说。

  黄小祥认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对改变中国西部的经济地理版图、改变西部发展格局、激活西部发展的各种要素,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在谈及与另两个同处西部的经济区的关系时,黄小祥表示,成渝经济区地理位置独特,连接关中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

  “在西部12省区市中,成渝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占了28%~30%,这里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有众多的企业,还有更加发达、健全的物流体系。”黄小祥认为,由于成渝经济区地处西部地区的中心,又是连接中东部地区的重要枢纽,随着成渝经济区加快发展,将在中国西部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不过,希望借由“成渝经济区”快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四川,该如何协调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呢?

  对此黄小祥表示,过去四川的工业结构是以重型化为特征,能耗高、对环境的依赖大,为扭转这一历史惯性,当地政府已经将节能减排、走创新型发展道路作为全省工作的一个总要求。

  “我们过去是以钢铁、水泥、盐化工等为主要支柱产业,但现在我们有几个新兴产业已经走到了全国前列。”黄小祥介绍,去年四川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主营收入已超过1300亿元,而到2015年,四川的整个电子信息产业有望实现主营收入超万亿元。此外,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油气化工等也将在5年后跻身“千亿级”产业。

  按照四川省“十二五”规划,四川在2015年的经济总量将突破3万亿元大关,实现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黄小祥表示,尽管“十二五”期间四川制定的发展速度目标(12%)高于国家目标(7%),但四川绝对没有“GDP冲动”。

  黄小祥说,一方面通过改造传统产业,一方面加速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四川的经济总量不仅会进一步扩大,而且,在绿色、环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一系列要求的前提下,到“十二五”末,四川将会拥有更多蓝天,空气质量也会更好。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