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11年两会经济报道 > 2011全国两会经济报道最新消息

股市政策应成为宏观政策重要内容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1年03月09日03:51

  一直以来,股市运行取决于宏观经济状态已成常识,但是股市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力却往往被“低估”。

  “十二五”期间,为了进一步挖掘资本市场在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收入、有效调控房价和物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积极的股市政策”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政策,应该纳入宏观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股市驱动力

  资本市场涨跌,是金融扩张与收缩的重要形式,也是影响经济周期波动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原因。然而在我国,股市运行取决于宏观经济状态已是常识,但股市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力往往为人所忽视。

  放眼成熟市场,这一机制的表现则较为明显:2009年第二季度,西方经济呈现突然的复苏势头,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当年全球股市从3月到6月的意外上涨是造成西方经济意外复苏的主要原因。

  在格林斯潘看来,股市新增的12万亿美元股权价值,显著地改善了企业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使他们有能力去投资和扩张信用。“股市不仅仅是经济的领先指标,有时候是主要驱动力。”

  目前,中国股市仍处在“新兴加转轨”的发展阶段,其运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虽未及成熟市场,但也不能低估。总体而言,我国股市运行对消费和投资行为的影响已经显现,且势头正在明显加强。

  步入“十二五”,刺激居民消费、鼓励民间投资、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成经济政策的长期目标。因此,鉴于股市对扩大内需等政策目标的驱动作用,宏观调控政策应该引入积极的股市政策。

  重视股市影响力

  一段时间以来,为了调控物价和房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总量紧缩措施,比如加息,比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是每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所冻结的资金不过3000亿元左右——再进一步追问,这些紧缩措施到底“抽了谁的血液”?是抑制了房价、物价,还是抽了股市的血液?是抑制了消费还是减少了投资?是抑制了房地产需求,还是减少了中小企业可获得的信贷?

  显然,我们不仅要关注货币供给的调控,更要关注货币需求和货币流向的变化。过去十年,广义货币供应量高达81万亿。其中,资本市场累计净吸纳货币资金高达9.6万亿元。

  既然资本市场是创造和吸纳货币的重要场所,一旦忽略资本市场,宏观政策的预期效果就难以确保。就当前阶段而言,如果能够实施积极的股市政策,适当引导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就会有利于抑制房价上涨,并减小物价上涨压力。

  “积极”重在把握

  既然无论长远还是眼下,都有必要实施积极的股市政策,那么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把握好积极股市政策的抓手。而积极股市政策的实现,必须依托于牛市行情。

  过去两年,我国股市筹资额连续名列全球第一,涨幅和回报却落后于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未来五年,我们拟定了上市公司数量增长80%的基本目标,也应该认真思考投资者会得到怎样的回报。

  如果不对投资者负责,谁来支持资本市场融资目标的实现?所以,仅仅看重股市的融资功能是不够的。在当前阶段,平衡资本市场供求关系,才能从宏观上为投资者回报提供可能性并创造条件。

  (作者系民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