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11年两会经济报道 > 2011全国两会经济报道最新消息

两个“7%”旨在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1年03月09日06:26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个“7%”尤为惹人注目: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简单的数字背后,蕴含着不简单的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李建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详细解读了这两个不平凡的7%。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与“十一五”相比,该预期目标调低了。您对此怎么看?

  李建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79年—2010年,GDP年均增长9.91%,但经济增速波动幅度很大,1989年和1998年GDP增速均出现过深度回调。1998年以后我国经济进入新的重化工业化阶段,经济再度进入快速增长状态,但2007年下半年以后经济增速下降,经济运行进入新一轮周期性回调状态,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看,这一回调将延续到2014年,也就是说,即使没有美国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速也将处于回调状态。而美国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美欧日经济要恢复正常增长状态尚需时日,加之我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日益缩小,“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趋紧。在外部环境紧缩和内在增长趋降的情况下,“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模式转换、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改善民生和节能减排等多重压力,适度下调经济增速的预期指标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中国经济时报:GDP增长下调到7%,是否会对我国的就业造成负面效应?

   李建伟:从就业情况看,经济增速回调必然会对就业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单位投资吸纳的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特别是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长缓慢,新增就业人员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吸纳。随着经济增速回调、特别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下降,必然会降低第三产业吸纳新增劳动力的规模,即从劳动力需求角度看,“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速的回调会降低经济吸纳劳动力能力、加大就业压力。

   而从劳动力供给角度看,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从1988年开始下降,这意味着新增劳动力供给增速的降低,再加上农村可转移存量劳动力不断减少,目前我国劳动力供求格局正从过去的劳动力过剩状态向供求总量平衡、结构性不足矛盾日益突出转换。

   但鉴于1987年是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峰,“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给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状态,加上经济增速回调、产业结构升级引致的劳动力需求增速下降,“十二五”时期我国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同时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会不断加剧。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十二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要超过7%。也就是说在“十二五”期间,居民收入增速将超过GDP增速,这意味着什么?

   李建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本次会议的热点问题,而改善民生最重要的措施是增加居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一直低于GDP增速,1979年—2010年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分别为7.34%和7.3%,比GDP增速低2.6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有劳动力过剩导致工资偏低的因素,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资本要素收入占比相对提高的因素,还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政府税收收入的大部分被用于建设性支出、民生性支出(特别是对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转移支付)偏低有关。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次会议进一步强调“十二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从根本上看,是为了改善民生,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从发展方式转换角度看,意味着今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即通过优化调整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实现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调整,同时通过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为主的需求模式转换。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