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如何让“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忽悠不起作用

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03月09日09:54

  只要教育主管部门真正树立起素质教育的理念,并摆正自己的教育管理者位置,将义务教育一视同仁,不允许随意设置各类特殊升学选拔标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广告词对大多数家长就不会产生实质的影响。

  最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一位领导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不值得进行大肆宣传和推广。此言一出,网上议论一片,相当一部分是家长们围绕是否应当让子女参加各种培训班的议论。许多家长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为了这句忽悠人的话,一些家庭费尽钱财不说,大人和孩子还被搞得疲惫不堪。但也承认,议论归议论,当新的一天照样来临时,家长和孩子还得按照“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计划,照常奔波于各种培训机构间。

  笔者以为,在目前状况下,家长让孩子积极参加一些培训,本身应当说是一种理性行为。因为如果孩子不参加这些培训,有可能因为特定的知识或技能不如参加过培训的孩子,而失去就读于一些重点学校的机会。所以,参加培训所获得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它能使孩子在升学和获得一些重要机会方面,增加竞争优势,相应地削弱不参加培训的孩子的竞争优势。在经济学上,人们把这种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竞争优势相对状态的现象,称为“位置性外部性”。因为位置性外部性所造成的个体相互竞争行为,可以统称为军备竞赛(armrace)。

  “位置性外部性”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在经济生活中,人们参加许多活动的机会都有限的,要想获得参加活动的机会,通常只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排序择优。于是,每一个想参加活动的主体都会有根据排序标准做提高自己能力的努力。只是,当所有想参加竞争的主体,都积极主动参加了各种各样能提高自己能力的培训后,结果却和大家都不参加培训并没有太大的出入。即便如此,大多数培训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一旦大家都积极参加培训,这会产生一个庞大的培训产业和培训市场,不仅能对参加培训的人提高能力和知识水平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也能给政府和培训业的从业者提供税收和收入。

  但有一些培训活动可能不但没有多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反而更多地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损害。当我们将一些特殊技能,比如数学或外语技能和知识作用无限夸大,并将其视为入学、升学或其它一些重要机会的唯一或主要选拔标准时,就会形成在这方面的过度培训。这是一种浪费,因为通过这种培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并没有给受训者今后的实际工作能力或生活质量,带来明显的提高或改善。一些针对中小学生的、远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奥林匹克竞赛类培训就是如此,许多家长虽然知道学习这种技能或知识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但既然社会已经将这种特殊知识或技能作为了一种固定的选拔标准,也只能将自己的孩子驱赶进这类培训的课堂。否则,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参加这些培训时,自家的孩子便很可能成为“位置性外部性”的受害者———失去各种各样的升学机会。所以,虽然一些家庭因此已经在经济上承受着巨大压力,一些孩子因此已经在身心上备受折磨,此类培训依然红红火火。

  如何才能消除这种愚蠢的过度培训现象呢?首先需要消除各种人为的制造机会稀缺情形,对于基础性义务教育,不要再分重点和一般。没有了各类重点,孩子们开展“军备竞争”的动力就会大大减少;其次,要剥夺从事义务教育的学校,特别是公立学校设置各类特殊选拔标准的权力,这样像奥林匹克竞赛类培训就基本失去了发挥其“位置性外部性”作用的机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这两方面都需要尽到管理的职责。从过去的经验看,有些教育主管部门特别喜欢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对待,特别不愿意撤销各种奥林匹克竞赛类选拔标准,这里面或多或少有利益因素在作怪。只要教育主管部门真正树立起素质教育的理念,并摆正自己的教育管理者位置,将义务教育一视同仁,不允许随意设置各类特殊升学选拔标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广告词对大多数家长就不会产生实质的影响,相当数量孩子的成长环境就会变得轻松快乐起来。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王霄)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