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11年两会经济报道 > 2011全国两会经济报道最新消息

工商联界别委员:加大对民企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1年03月10日07:28

  3月9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的“政协委员谈科技创新能力”的记者会上,来自科技界以及工商联界别的委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在这场发布会上,工商联界别的委员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记者现场统计发现,在12家媒体的提问中,有7家媒体向工商联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徐冠巨和陈志列提问。

  而两位委员也针对媒体非常关心的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所遇到的瓶颈以及中小企业如何自主创新,作出了精彩的回答,指出民营企业已经承担着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在会上他们还建议,政府要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引导民营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提升创新水平是民企责任使命

  “相对于其它产业,农业的发展水平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严重不相适应。”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首先在会上表示出对农业的关注,他认为,出现这个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水平没有跟上去。

  徐冠巨指出,当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已经非常紧迫,这不仅是发展农业产业的问题,还关系到民生问题,我们有责任把农业产业的水平提上去。他建议,首先政府要出台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引导。其次是要推动更多的资本去投资农业,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或者说让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到农业领域中去。

  “大力度建设农业科技孵化器也是培育农业科技企业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一个好办法。”徐冠巨指出,现在各地都建了很多孵化器和创新中心,但是农业科技孵化器少之又少。如果政府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把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建设起来,让农业的创业精英和创业团队有平台的支持,有助于创业精英实现创业,有助于创业团队的成长,有助于把农业产业这块短板补上。

  在谈到民营经济和中小型企业的科技创新问题时,徐冠巨列举了一组数字:65%以上的发明专利是来自于民营企业,75%以上的企业技术研发是民营企业,80%以上的科技创新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已经承担着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责任和使命,未来也将更加如此。”

  他还认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是企业自身的利益所在,那种靠赚点加工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企业要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品牌和科技的附加值。“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是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我们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徐冠巨同时也表示,作为民营企业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战略如果没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这个战略就是空的。我们要克服浮躁的心态,要有信心、有恒心、有毅力,不断创新特色、占领科技的最高峰。”他同时也建议,国家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水平,和发达国家的投入相比,我国的科技投入经费占比有较大的差距。“社会媒体和政府也需要营造一种尊重科技知识的氛围,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让社会崇尚科技,企业愿意投资科学技术,科技人员勇于投身到科技事业中去。”

  徐冠巨也非常关注中小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走向转型的问题。“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是我们现在内部有压力,外部也有压力,转型升级的任务很重,政府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应该更有作为。”

  徐冠巨认为,现在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它当前还是处在要素保障阶段,也就是说还处于生存层面上,需要更多的信息、培训、服务等方面的支持,需要具体的政策指导,应该尽可能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上。

  给国企民企同样的待遇

  “中国的企业要具有全球的竞争力,那只有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这条路。”全国政协委员、深圳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在会上呼吁,在民营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时候,国家的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能够给国企和民企同样的待遇。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加大科技的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回答本报记者如何看待对于中国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问题时。陈志列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如果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1比6.5上升到1比4.5,中国民营经济的创新能力应该比现在强。“原因有两个,一是这种升值会对企业形成倒逼机制,逼迫中国民营企业必须从做低端走向做高端。二是可以让更多的中国科技人才能够回流。”

  对于社会关注的国企和民企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待遇问题。陈志列认为,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是中国的企业,都肩负着一个历史使命,就是中国的企业要具有全球的竞争力,那只有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这条路。“而且我可以强调和肯定,民企做自主创新的动力,来自于这种生存的动力,这种源动力远远要比国企大。”陈志列同时也指出,民企所能享受到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政策优惠和国企是有差别的,呼吁国家能够给予国企和民企同样的待遇。

  “中国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由于企业特征所决定,它们没有一开始就有做强的资源,中国一些上规模的民营企业都是以创新为自己的生存法则。”陈志列也坦承,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还是有一些瓶颈的问题,比如民企在走向海外市场的时候,我国的银行业在海外对它们做买方信贷方面的支持,还应该得到加强。陈志列还举例认为,一些发达国家,在利用对外援助和国家银行帮助他们的企业打开别国市场的时候,就使用了金融工具,而这也合乎国际上的资金和其它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对本国的产业在占领和进入海外其它市场时候的做法。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这样的例子,但是还应该铺开。“中国的银行界和金融界对本国的企业在海外‘打’市场的支持,无论经验、时间还是政策方面,我认为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破解科研成果转化难题

  “技术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目前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之所以比较低,其原因是:从高校研究来讲,有一些本身的选题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做出来可能并不能真正符合企业的需要。而且往往学校研究所追求的是发表论文,因此他的研究成果并不是马上就能够投入生产。如果说我们的企业本身技术能力不足,拿到这样的成果也很难转化。

  “与其谈科技成果的转化,不如更多的谈使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培育、能够通过高校研究所与企业结合,把企业的创新能力培育出来,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如果只是简单把某个半成品给企业,可能很难实现转移。”邬贺铨认为,现在企业往往是等学校做出来了再找学校,他没有参与中间的研究过程,这样接起来比较难。如果在一开始企业就派人参加学校的一些研究,这样转接起来就比较容易。

  因此,邬贺铨认为,应该由中介机构来评价这些成果的价值,然后帮助其转化成生产力。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校、研究所和我们企业的问题,政府可在这方面起到一些作用。

  邬贺铨的观点让同时从事科研工作的尹卓委员忍不住也要补充两句:“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说产学研从科研开始到拿到产品,这个过程中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大家要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如果大家形不成利益共同体,各干各的,科研和产品,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这是永远都做不到的。”尹卓说。“如何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尹卓认为,核心问题是,现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评价机制要做改革和调整。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他们在参与科研工作里利益是不一样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如何把目标拉到一块儿去,这就有一个科研院所和高校评价评估机制改革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霄)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