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日),首台顾客评价器在大型超市家乐福亮相。上面有“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按键,顾客可直接表达意见。评价结果每天会反馈到负责人处,以便及时敦促改进服务。 本报记者 秦斌 廖爱玲 摄影报道 10大投诉热点 1、家用电子电器类
商品投诉量仍高居榜首,手机还是最多
2、服装鞋帽类商品质量问题突出
3、食品投诉呈现上升趋势,夏季饮料兑奖难成投诉热点
4、汽车投诉上升较快,“限购”政策集中购车导致投诉多
5、互联网服务夸大宣传、商品退换难困扰消费者
6、中介服务押金难退问题普遍存在
7、宽带网络接入投诉再创新高,服务质量待提高
8、教育培训类服务水准良莠不齐,不履行合同及教学质量差凸显
9、预付费消费投诉持续走高,成为投诉重灾区
10、网络团购迅速兴起,商品服务质量缩水导致投诉量激增
北京市工商局昨天发布了10大消费投诉热点,预付费消费、网络团购、汽车、中介服务等热门领域纷纷上榜,家用电子电器类商品投诉量仍高居榜首。市工商局透露,正在研究制订对预付费行业的合同示范文本,市消协也将在今年点评预付费领域“霸王条款”。
数据显示,市工商局12315、市消协96315两条热线去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3733万件,比2009年度略有下降。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日趋突出,它与商品类投诉各约占总量的1/2。
预付费投诉增长近四成 预付费问题自“青鸟事件”后更被消费者瞩目。市工商局12315主任韩淼介绍,去年共受理预付费储值卡投诉1871件,同比增长近四成,成为投诉“重灾区”,多集中于健身、美容、教育培训、洗车、送水、按摩、餐饮、皮鞋养护等领域。
消费者集中反映,一些经营者擅自变更或拒绝履行服务,使用劣质或不合格的产品冒充高档产品欺骗人,办卡后服务质量大幅缩水;有的一旦出现经营状况不好或转手、更换老板,新的经营者就不再愿意为原会员提供服务。更为严重的是,经营者以装修、维护为由停止经营,或干脆“人间蒸发”。
预付费不良信息将披露 对于频频出现的预付费投诉,市工商局副局长黄晓文表示,预付费卡除了本身的支付功能外,还有货币结算的功能,因此这对工商和金融等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今年工商部门将加大对预付费企业不良信息的披露。
市消协正在征集霸王条款,今年也要对预付费领域的不公平格式条款进行公开点评。“很多预付费卡的签字确认都与合同有关”,黄晓文说,工商前期已对诸如美容、健身等特定行业预付费中容易欺诈消费者的方面进行了调研,去年11月还发布了《北京市预付费消费合同核心条款》征集意见稿,目前工商正研究制订对预付费行业的合同示范文本,“希望能尽快面世”。
团购缩水投诉激增 另外,团购引发的投诉较快增长,共受理145件。团购活动多集中在餐饮、美容、美发、娱乐等项目,靠“超级优惠价”吸引人参与,但一些经营者拖延邮寄团购商品、商品或服务质量缩水、停业导致消费者无法接受已团购的服务、拒绝按照团购说明提供商品或服务。
市消协秘书长董青说,团购往往容易引发群体投诉,消协打算提醒团购陷阱。
- 焦点 东西城朝海丰投诉占八成 “3·15效应”导致3月投诉居全年首位 市工商局12315主任韩淼特别指出,消费者投诉量在三四月份会出现高峰期,呈高增长态势,主要原因是“3·15效应”凸显,每年3·15期间,社会各界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高度关注,造成消费者诉求集中,因此3月份投诉量居各月之首。
同时,投诉的地域分布明显,81%的投诉集中在海淀、朝阳、丰台、西城、东城五个城区,而且热点也与各个区域经济布局吻合。海淀区,通讯类产品和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的投诉量遥遥领先;朝阳区家具类产品的投诉量最多;丰台的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量居首位;而西城的服装鞋帽投诉量占据单项商品投诉量榜首。
昨天,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3·15作为消费者权益日逐渐有了影响力,很多消费者纷纷选择这个时候投诉,就是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得到各方重视并解决,是维权意识增强的体现。作为执法部门还需要加大影响力度,让消费者逐渐接受“天天3·15”的观念。
- 曝光台 工商曝光10消费侵权案例 江南汇售假酒、天安中医医院发违法广告,均被处罚 北京市工商局昨天通报2010年度消费侵权典型案例,天安中医医院、东方国圣中医药研究院、涉嫌销售假“
五粮液”的江南汇餐饮等被点名曝光。
“曝光是给消费者提个醒,对经营者给予震慑”,市工商局消保处处长曹中生称,这10个案例是从2万多个案子中选出来的,涉及医疗、保健食品、首饰材质等大量的虚假宣传忽悠了消费者,曝光案例中有6个都属于虚假宣传行为,2个是违法广告,2起销售假酒案。江南汇餐饮有限公司、大佳源珠宝金行、韩影宫美容科技公司、天安中医医院、东方国圣中医药研究院、华纳牛顿生物技术公司、绿轩蜂胶食品销售公司等均在黑榜上,目前,涉案企业已受到处罚。
-
消费警示 网页链接银行别轻易点击 市消协和市银行协会提醒市民提防“钓鱼网站” 网银的交易安全近期引起关注,北京市消协和市银行协会昨天联合发出消费警示,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短信、电话,更不要点击陌生网页链接提供的银行网站。
据两协会介绍,近期少数不法分子以“网络升级”为由,通过手机短信和“钓鱼网站”骗取客户网银信息,诈骗资金。事实上,他们并未攻破
中行网银安全系统,受害者多是受骗登录假冒的银行网站,泄露了用户名、密码、动态口令等关键信息。
市消协和市银行协会提醒,消费者在使用网银时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短信、电话或点击一些网页链接提供的银行网址,应通过银行门户网站登录网银,仔细查看欢迎页面上的“以往登入记录”是否和实际登录情况相符。同时要保护好网银用户名和密码。两协会介绍,在任何情况下,银行和其他监管机构、执法部门等均不会向客户索要网银密码。
另外,也不要在公共场所,如网吧、公共图书馆等电脑上登录网银,防止这些电脑装有恶意的监测程序或被他人窥视。(记者廖爱玲)
作者:廖爱玲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王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