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黑龙江垦区“域外垦区”延伸财富链条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王春雨
2011年03月11日01:45

  依靠境外土地资源拓展粮食产能,黑龙江垦区取得了明显成效。预计到2015年,垦区境外农业开发面积将超过4000万亩。近年来,黑龙江垦区立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打造“域外垦区”。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黑龙江垦区是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现代农业发展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赴境外进行农业资源开发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以推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而且可以将垦区技术优势转化为物质财富,实现互利共赢。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垦区在俄罗斯、巴西、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共开发土地120万亩,境外投资超过2.5亿元人民币,累计输出农业机械超过3000台/套,输出劳务8746人次,生产粮食超过15亿斤,实现效益1.5亿元人民币。黑龙江垦区在美国、香港、朝鲜等地成立境外公司超过15家,初步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为加快构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国际化超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奠定了良好基础。

  隋凤富说,“十二五”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历史关键时期。未来五年,黑龙江垦区将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以提升北大荒集团国际竞争力为出发点,继续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境外农业合作和畜牧养殖,力争到2015年,境外农业开发面积超过4000万亩,实现构建“域外垦区”的宏伟设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

  目前,黑龙江垦区“走出去”战略正由农业单项开发向多元项目开发延伸。垦区境外农业开发以在俄罗斯种植大豆为起点,目前种植作物已经逐步扩大到玉米、水稻、小麦、芸豆和蔬菜等;合作形式以大农场套小农场居多,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又出现了与国内大公司合作、与东道国公司合作、机械投入、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合作内容逐步扩大到木材采伐,矿藏开发,农产品和农机具贸易,良种培育及研发,畜禽饲养,物流体系建设等。

  2011年,垦区将继续加强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合作,重点推动宝泉岭远东农业公司、建三江洪河农场、红兴隆饶河农场和曙光农场、绥化乌尔米公司等在俄罗斯的农业开发项目。大力开发巴西、阿根廷及北美市场。实现种植面积150万亩,重点推进北大荒集团在巴西收购可垦荒地建设项目,推进北大荒商贸集团在阿根廷的农业种植项目,加快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原料采购与物流体系建设项目进程,依托在巴西圣保罗、美国芝加哥、香港设立的境外分支机构,建立起以大豆为主的农产品采购、运输、港口、仓储等国际物流体系。加强与东南亚等国家的合作。重点推进北大荒种业集团在菲律宾的农作物新品种研发合作项目,为建立东南亚区域性经贸网络奠定基础。积极推进红兴隆金石矿业公司在朝鲜的矿藏资源合资合作项目。

  隋凤富告诉记者,黑龙江垦区“走出去”范围,由邻近国家地区向欧美新兴国际市场迈进。垦区将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走出去”区域范围,重点推进与古巴、乌克兰、蒙古等国家境外农业种植项目进程。在“走出去”体系建设上,黑龙江垦区正由国内运营向国际化运营转变。垦区加快与国内外大专院校、专业人才培训机构联合,加快建立与“走出去”相适应、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国际贸易、金融、经管、外语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为“域外垦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现代化大农业力争粮食产能新跨越

  科技在垦区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黑龙江垦区,已经以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为重点,加大科技备耕工作力度。

  隋凤富介绍说,黑龙江垦区要利用现代化大农业,来实现粮食产能的又一个跨越。一是加强智能化技术、生物技术、节水灌溉和清洁生产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强力推进垦区农业向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快速发展。二是继续集成推广“十大”栽培模式和节水灌溉、航化作业、智能化育秧和玉米催芽播种等“十大”农业新技术,扩大应用保护性耕作、G PS导航等“十大”农机新技术。三是强力推进水稻、玉米和大豆整场创建,进一步发挥高产创建活动在推广新品种、展示新技术和运用新机械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据悉,今年黑龙江垦区将全面推动现代化大农业核心经济区、综合开发区、生态保护区建设,力保粮食总产380亿斤,争取达到400亿斤,实现粮食产能新跨越。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了解到,今年黑龙江垦区春耕生产资金充足,春耕所需 肥 料 已 全 部 到 位 , 完 成 秋 整 地 的4198.7万亩农田已基本达到待播状态。

  去年黑龙江垦区连续第七年获得农业大丰收,粮食总产达到363 .6亿斤,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持续提高,加之国家惠农政策的激励,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

  据了解,今年黑龙江垦区将继续扩大水稻、玉米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其中新增水稻210万亩,确保水稻种植面积调整到2100万亩以上,新增玉米70万亩,力争达到1000万亩,大豆面积700万亩,麦类150万亩,薯类面积50万亩。

  垦区各地严格坚持统一供种、农机管理、田间作业“三个”标准化。针对冬雪大,回暖晚,极端气象过程可能发生频繁的情况,切实抓好抢农时、夺积温、上标准等措施的落实,实现以早动争主动。确保4月20日前完成麦类播种,5月20日前完成大田播种,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

  目前,垦区各地积极加强备春耕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机关部门和科技人员已经深入生产一线,实时掌握备春耕生产情况,面对面抓好指导和服务。重点抓好柴油、良种和化肥等农资供应,加大对农用生产资料和农机市场秩序的整顿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生产资料行为,坚决查处种类坑农害农案件。

  “绿色垦区”引领北大荒绿色发展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在两会期间表示,“十二五”期间,黑龙江垦区将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绿色农业体系、绿色产业体系和绿色城镇体系,形成具有垦区特色和引领作用的北大荒绿色发展模式。

  黑龙江垦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基地,也是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10年,垦区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数达到257个,全年种植绿色有机食品农作物155.5万公顷,占垦区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5.5%。黑龙江累计获得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农场项目22个,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60个。

  隋凤富说,黑龙江垦区未来将建立和完善北大荒“绿色农业体系”,实现农业的低碳化、智能化、功能多元化和劳动者知识化,实现粮食增产、品质提升、资源永续利用。

  推进农业智能化,就是在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机装备水平,达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可监控和质量可追溯。推进农业低碳化就是积极推广应用节能节水节肥技术,推行免耕少耕、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增加土壤碳汇。推进农业功能多元化,就是开发生产功能,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开发生态功能,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开发景观功能,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开发生活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进劳动者知识化,就是以科技示范户、农机大户、从事种养业的骨干农民和基础干部和技术服务人员为重点,推进职工培训职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大力培养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劳动者。

  据了解,未来黑龙江垦区将建立和完善北大荒“绿色产业体系”。坚持走垦区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基地建设区域化,加工企业清洁化,服务产业现代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大力提高科技研发水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效益水平。

  隋凤富告诉记者,垦区在未来发展中,还将建立和完善北大荒“绿色城镇体系”。以绿色理念规划、建设和管理垦区小城镇建设,推进规划建设人性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建筑交通环保化和生活方式低碳化。倡导以节能、低碳、环保为主题的低碳生活方式,让爱护环境、节约能源、整洁文明成为垦区每一位居民的自觉行动。

  “影子垦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垦区累计完成农机代耕、代种、代收作业面积9846万亩,180万户农民进入垦地共建产业体系。这一战略,被垦区概括为“影子垦区”。即垦区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以场县共建为平台,充分发挥农业现代化、农区工业化和农场城镇化优势。

  隋凤富说,“十二五”时期,垦区将继续扩大场县共建领域、提升场县共建层次。到2015年,预计完成农机跨区作业、新技术推广、良种推广面积各8000万亩,现代农业辐射和龙头企业拉动农村农户260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2左右。

  据了解,垦区在场县共建中,主要发挥现代化农业优势,促进农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垦区充分发挥机械马力大、技术先进、作业标准高的优势,与地方整合农业机械力量,共建农机股份合作社,逐步扩大农机代耕、代种、代收服务面积。垦区今年重点加强与地方水利基础建设协作,推进水利设施资源共享,保证垦区与地方灌溉用水需求。

  隋凤富告诉记者,今年垦区还将发挥产业化经营优势,加快农村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依托垦区“米、面、油、乳、肉”等十大重点龙头企业,围绕粮食加工、薯类加工、肉类加工、乳品制造等优势产业,向地方扩大基地辐射范围,共同打造区域经济产业链,拉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吸纳劳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2011年,垦区龙头企业力争拉动地方种植基地面积4000万亩,使全省1/3左右的农户纳入垦地共建产业体系,实现垦地互利共赢。

  在推进农村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垦区将充分发挥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产业集聚功能和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公共事业资源优势,打破行政界限,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区域城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据了解,目前双峰农场和裴德镇、鹤山农场与双山镇两个场镇已成为共建试点建设,垦区还将加快兴凯湖旅游名镇和五大连池旅游名镇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黑瞎子岛北大荒现代生态园,将其打造成为“生态度假之滨,边境旅游之园”。垦区还将全面推进中小学集中办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积极创造条件为周边农村适龄子女就读提供公共服务。组织有条件的分局、农场医院,与毗邻县乡村建立医疗协作关系,作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单位,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水利投入20亿元预计增产粮食11亿斤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北大荒”美誉的黑龙江垦区今年把水利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全年力争完成水利投资20亿元,预计可增产粮食11亿斤。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垦区累计投资43亿元,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96万亩、防洪除涝面积383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4万亩。目前垦区农田灌溉率已达到55%,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水利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水利惠民效应日益凸现。

  隋凤富告诉记者,未来黑龙江垦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水利建设力度。

  一是紧紧围绕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加快地表水灌溉工程建设。全年新增水田灌溉面积220万亩,地表水灌溉面积50万亩,使水田灌溉面积达到2145万亩,其中地表水灌溉面积达到450万亩,预计可增产粮食11亿斤。

  二是紧紧围绕绿色垦区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措施。垦区将水田节水控灌技术推广与高产攻关相结合,研究适合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节水控灌模式,今年水田节水控灌推广面积将达到300万亩。力争通过节水技术推广,使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5,新增节水能力2.3亿立方米。

  三是坚持安全治水,提高普惠民生能力。启动窝棚河、轱辘滚河等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工程、建设20座小(Ⅰ)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启动查哈阳灌区泄洪闸等大中型水闸消险加固和兴凯湖泵站等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推进大中型涝区的续建配套和山洪灾害防治,构建相对完善的防洪除涝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年内再解决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四是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强化水土资源保护。启动实施7个农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项目和汤原等10个农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万亩,保障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加大水资源保护,严格限制污染物入河总量,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维护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系统健康。

  隋凤富说,“十二五”时期,黑龙江垦区预计新增水田灌溉面积414万亩,使水田灌溉面积达到2337万亩,其中地表水灌溉面积达到840万亩,不断提升垦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作物品质。垦区还将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水田节水控灌技术推广面积达到400万亩,新增节水能力3.1亿立方米。通过一系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实现新增粮食产量27亿斤。

  “六民”理念推进职工共同富裕

  黑龙江垦区秉持“思民、爱民、惠民、利民、安民、富民”六民理念,重点开展“扶低支富”行动,百姓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与垦区的经济发展做到了同步提高。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垦区共投入滚动资金2.2亿元,使13万户贫困职工脱贫。家庭农场职工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6179元提高到13267元,增长了一倍多。

  隋凤富说,从垦区来看,尽管家庭农场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但还有相当部分群众的收入在平均线以下。从今年开始,垦区重点推进实施“职工共同富裕行动”,力争到年底,使垦区3600户有劳动能力、可扶持的困难和低收入职工家庭脱困,到2013年底,累计使7008户困难和低收入职工家庭实现脱困。

  在执行过程中,黑龙江垦区本着“全覆盖、不遗漏”的原则,对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调查工作,采取自愿申请、收入核查、公开公示的方法确定帮扶对象。帮扶人和领导干部“一帮一”包扶责任制,鼓励社会力量和种养大户、富裕户、企业家等与低收入职工家庭结对帮扶,形成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的帮扶模式。

  为充分发挥各帮扶责任单位的资源和产业等优势,黑龙江垦区坚持一户一策原则,逐户制定脱困措施。在帮扶方式上实行科学分类,对于有开发能力的困难职工家庭采取帮助他们选项目的创业型帮扶;对于缺乏自主创业能力的困难职工家庭采取开发集体项目、创建扶困基地、购买公益性岗位、介绍就业等安置型帮扶;对于缺少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家庭采取知识技能培训、使其上岗就业的培训型帮扶。

  据了解,黑龙江垦区还面向困难和低收入职工家庭,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措施,着力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垦区按照帮扶3600户工作目标,投入3600万元周转金,并且不收取农户任何费用。其次,垦区还因地制宜,制定面向困难和低收入职工家庭的土地承包费、就业创业、子女入学、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在各种资源利用、生产资料提供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第三,把改善困难和低收入职工家庭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定期走访慰问,开展好送温暖、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岗位等活动,切实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

  本报撰稿均由记者王春雨采写、哈尔滨报道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