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前,没来得及吃早餐的李闯(化名)要了一个鸡蛋灌饼,匆忙结束早餐,上了停在清华大学校门口的巴士。
没出正月的北京,春寒料峭。这次,与李闯同行的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清华经管)副院长廖理、30多名EMBA学员,以及许多处在创业道路上的同盟。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天津的几家发展中企业,去考察是否有投
资机会。清华经管是第一次组织这样的考察。据了解,类似的活动以后还会以多种形式呈现,为EMBA学员寻找投资、创业的机会。
以校园为平台的创投资源,正在慢慢铺开。
创业者:张刚的“寻金”之路
天津鎏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经过近10年的研发,技术型创始人张刚带领团队研制出了涂料和清洁剂等系列产品。
2010年,鎏虹管理层认为产品成熟了,但是找不到市场在哪里,对于没有被市场认知的产品,他们一时找不到将来的出路。做市场需要资金,需要团队,需要渠道,需要策划,归结起来,需要懂策划、有渠道、有资金的团队进来。于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参与可能会“有钱”的活动,主要方向限于高校和政府的活动。
2011年3月初,在自己的公司里,面对众多来自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EMBA对项目及产品的评价,张刚依然有些紧张,虽然他不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有能力或者有意向的投资人。当初尝试着从外部寻找资金时,张刚已做好了种种被“挑刺”的准备。张刚认为,“挑刺的都是有诚意的,都是想让我们企业更好。”
稍早以前,2011年1月,在第三届清华大学中国创业者训练营的项目展示会上,张刚主推清洁剂。对着若干投资人,张刚说,“清洁剂,每个家庭都需要。市场销售价38块钱,没有100万瓶能力的经销商,我不带他玩儿。”后来,他被邀请到清华经管学院给EMBA学员讲课,讲他的企业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难题等。接着,廖理带着有投资愿景的EMBA学员前往企业考察,后来,就有人给张刚打电话了。
“一个是四川的,一个是山东的。”鎏虹常务副总经理陈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时张总很高兴,对我说有人对咱感兴趣了,咱这两天得过去一趟。”后因对方临时有别的安排,未能成行,但对于任何一个来自投资人的讯息,张刚依然保持着他的兴奋度,“他们有渠道,这很好。”
“目前最起码需要2000万元的资金注入,随资金注入的还要有渠道、会销售的团队,这是从产品销售层面来讲。如果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资金需求就很大了。”张英告诉记者。
而与张刚有接触的投资人认为,“作为技术型领导人才,张刚太有个性了,投资者即便感兴趣,对投资以后的沟通问题也有疑虑。”但张英认为,“如果真有融资进入,公司治理结构会发生改变,这个不用担心。”
自从有融资需求以来,张刚的主要活动范围集中在清华经管学院的活动中。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其他投资人找到过张刚。但陈英说,他们把外面的投资人看成是“社会上的、民间的”,没有高校和政府的资金让他们有安全感。
学校:商学院的“圈”力量
由廖理牵头成立的 “中国天使投资联盟”于2009年年底正式成立,除了初创人员以外,现在还在不断招募中,很多项目信息不仅局限于天使投资联盟,同时也给所有EMBA学员开放。
“现在越来越多的EMBA学员有投资意愿,都在寻找项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相关老师告诉记者,“去年天使投资联盟的活动不是很多,主要活动集中在寻找创业者上。2011年以后,天使投资联盟的活动会越来越多。主要有两个因素:创业项目越来越多,同时,越来越多的EMBA学员有投资的意愿,他们往往希望通过校园平台和校友网络发现新的项目。现在所有关于项目的信息,都向3000多名EMBA开放。”
来自清华经管EMBA08B的何战涛,一直战斗在信息技术领域。“如果能通过学校找到合适的项目投资,那再好不过了。”
北京百盛创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祁春晖也有投资的想法,主要投资方向是与自己产业相关联的行业。“做自己熟悉的产业,会觉得有得心应手一些,好项目得学会碰。”祁春晖告诉记者。
另一位来自投资领域的EMBA认为,“投资是一项专业活,想投资的人并不一定就会投资。在投资领域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投资人需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商学院正努力为学员和创业项目之间搭建桥梁。
近日,约翰·奎尔奇履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以下简称中欧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他说,“中欧商学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项目,即1000万欧元的创业基金,为中欧学生和校友提供,他们可以利用这样一个庞大的校友网络,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中欧商学院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天使基金”,目前已吸引了1000万欧元的资金,任何中欧在读学生和校友只要向该基金的董事会提交优秀的商业计划,就可从中获得融资。董事会由投资者以及中欧的教授和管理层组成。
主要研究“创业学”的张维炯对该基金作了说明:董事会将依据商业计划的可行性和管理团队的能力,评选出优秀方案,在读学生和校友只要有信心,都可以提交商业计划。
中欧商学院院长佩德罗·雷诺曾在介绍基金时,简要提到了创业可能遭遇的困难。他告诫学生和校友,创业过程中有时需要改变最初的策略,并做好克服资金短缺、创业伙伴分歧等问题的准备。
中欧创业风投基金的首轮投资人TiborG.Szekeres在一次会议中解释了他创办该基金的动机。Szekeres先生是匈牙利裔美国人,他在商场浸淫40年,曾涉足IT、银行业和电信业,在欧美成功创办了9家企业,关于他商场上的最后一个故事,是自己的一家企业卖给了匈牙利的金盛保险。Szekeres这样形容中欧创业风投基金:“这一基金专为帮助那些拥有天才商业头脑的人创办企业,特别是处于初创期的企业。”Szekeres补充说,他将会运用自己的丰富创业经验,将优秀的商业计划变为现实。“我们想找的就是这样的学生:愿意在摸爬滚打中接受锤炼,愿意付出一切去追求成功。”
同学:靠人脉点石成金
对于在商场奋战多年的人们而言,在人生的特定时刻出来再读书,对人生经验进行梳理,对未来进行再规划,除此以外,还希望能建立一个同学圈。
“同学间的情谊总是要纯洁得多。”北大国际MBAE07班发展基金会副会长韩若冰说,“与校园有关的资本,或者与同学的金钱交往,感觉上要靠谱一些。来自EMBA的学员,80%以上都有创业的经历,同时也拥有企业。”
商学院作为平台,可以网络项目,组成联盟。“作为商学院毕业出来的个体,也经常三五成群相约谈项目、谈合作,这是他们私下里的事情,没必要经过学校,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还有很多同学,不仅创业想法来源于当年的毕业研究课题,而且投资人或创业伙伴均有来自中欧的同学。”韩若冰说,来自同学圈自发组织的 活动越来越多,很多项目内部就配对成功了。
中欧EMBA2002级学生臧力,因为中欧的EMBA学习,从央企跳出来,成了饭统网的CEO。饭统网这个点子是在中欧校园的饭桌上碰撞出来的,经过论证后,项目成为臧力小组EMBA的论文答辩项目。随后,通过中欧的校友,饭统网筹集资金100万元,公司高层刚开始也以中欧的校友为主。
“商学院里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现在EMBA的来源渠道与以前有区别,以前的EMBA更多是老板,现在的EMBA学员中,职业经理人占比越来越高。很多职业经理人在读书时都会有创业的想法,所以,以后商学院里创业的人会越来越多。”一位正在就读EMBA的学员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