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广发之局:广发银行22年为什么没有成为一流

来源:理财周报
2011年03月14日06:14

  如果门前的石狮子有感情,那么22度春秋里,它一定扼腕叹息过好几回。

  上世纪90年代,它曾叱咤风云,多项业务开国内银行之先,风头一时无二。但波澜壮阔之际,隐患悄然埋下,不良资产的迅速累积,最终换来历时数年,耗资300亿的艰难重组。

  2006年重组之后花

旗入驻,它似乎迎来了凤凰涅槃的契机。然四家大股东的股权角力,高管团队击鼓传花般的变更,一次又一次敲打它崛起的希望。

  从1988年成立到现在22年里,同省兄弟招行深发展都已乘风破浪。它却从先手变后手,失去了很多很多。

  江湖夜雨十年灯,广发是个什么局?

  但愿不是死局——至少它的新任掌门董建岳不这么想。

  4年换3次一把手:广发被越甩越远

  翻开广发行年度大事记,其实可以知道,这家银行在1990年代可是叱咤风云:第一家开通按揭贷款的银行;第一家发行信用并发行美元和港币信用卡的银行;首批开办离岸业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首家实施全国通存通兑的银行……

  这一切,都让在当时大多数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银行投来了羡慕的目光。但广发并没有延续它的优势,却背上沉重的包袱——不良资产。

  在2006年,由广东省委省政府等单位牵头对广发行进行股份的重组改制,在此之前广东省政府要为广发行重组支付大约300亿元的成本,用以剥离和核销之前在2006年前因各种错误的发展手段等原因所积累下来的不良资产。

  “当时改制成功,身为老广发人是非常激动的。我看到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与广发行相互签订协议的时候,眼镜有点湿湿的。因为我看到了广发再度发展的曙光。”一位曾经历广发行重组已经离开的人士表示。

  在经过无论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的金融机构一番龙争虎斗后,最终(时至今日)形成了花旗集团、中国人寿、国家电网、中信信托这前四大股东都各占股权20%的局面,其余6大股东股权的持有数量则比较分散。

  经过翻查资料,记者发现目前没有一家大型的股份制银行像广发那样出现大股东占有股权相同比例的情况。像民生银行那样(除第一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外),剩下的大股东持股比例虽然非常接近,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是金融圈子里面的牛公司,但经营状况与广发行相比却有较大的差距。

  “其实最终形成以四大股东占比股权一样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在这里面绝不单只价钱的问题。当然外资金融机构投资中资金融机构是受到20%投资上限的限制,而且当时许多决策人都不希望让花旗全权占领广发,担忧其只是投资或把广发作为花旗在华业务的发展棋子,所以引入了其他股权来以此制衡。”上述人士表示。

  无论是来自银行业内还是一些证券分析师都认为,“没有一个话事的股东确实非常困扰广发的发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改变这种局面非常难。”

  “与此同时,广发行最高层领导的频繁更换是广发行发展速度缓慢的另一大原因。自2006年确定重组战略投资者后至今,短短4年时间里换了3次董事长或行长。副行长等一些高层职位变动那就更多了,下来到属于业务执行的中层干部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了离职潮、青黄不接等现象。这是一般大型股份制银行所较少出现的。”上述广发行人士表示。

  “花广恋”就像蜻蜓点水,IPO成败为局点

  面对如此状况,广东省岂能对广发这个宝贝金融儿子坐视不理?在2009年曾任中行北京分行行长的董建岳空降就被解读为广发的“救火之星”。

  “当时听说董建岳是由广东省委省政府相关人士亲自邀请过来的,而董建岳本人也非常敢冲敢拼,相信他肯定要让自己在广发干出一番作为。”上述广发退休人士表示。

  从目前情况来看,曾担任花旗台湾分行行长的利明献到任行长,与曾任花旗香港分行销售及分销部董事蔡丽凤为副行长分管个人金融等1+7的行长层任命,初显高管团队稳定。

  但花旗与广发的“恋爱”合作程度却很大部分只是体现在人事任命的层面,却似乎未能深度执行当初花旗集团与广发签订的技术合作与协助协议:花旗集团将向广发行提供风险管理、财务控制、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公司治理、资产负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金融创新等八个方面的支持与协助。

  已经上任将近一年有余的董事长董建岳坦承,“花旗管理团队的到来给广发银行带来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如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各项业务条线的发展等。但的确有一些工作还不够到位,真正用到花旗的经验和技术的地方不够多。在零售银行的合作,也主要是他们派专家来讲讲课,培训一下。这样是不能真正提高广发银行零售业务水平的。”

  “下一步,我们准备派员工到花旗的部门去学习,特别是他们的零售银行,还有衍生产品、资金交易方面的技术、流程、规章制度等等。这方面双方已形成共识。”董建岳表示。

  其实除了花旗外,还有中国人寿、中信信托两个不同金融界领域的大腕,广发在这些年来也未能完全“使尽”这些资源。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业务合作发展缺陷所在。

  同时记者了解到,出于上市需要,在去年年底,将“广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改为“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项决议已通过董事会与股东大会的相关审议。而在最近关于广发行会在“A+H”股上市融资总额在150亿—200亿元的消息已经不绝于耳,而2011年将是该行上市的关键时点。

  “我行目前的资本实力难以支持未来业务的发展,因此我们把上市作为全行头等大事在抓。从业务发展和满足监管要求两个方面,我们都急需补充资本。”董建岳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广发行在2010年已经成功完成了150亿元定向增发增资扩股工作。截至2010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11.02%,核心资本充足率8.30%。另外,其50亿元次级债的发行报批工作也在进行中。

  但这些远远还满足不了广发行的需要,而短期内上市的成功与失败,将直接关系到其未来能否有足够的资本进行扩张发展,上市成为广发再度起死回生的局点。

  未来破局之路何在:七个棋局临盘

  正如上述所言,广发行在这些年积累了不少需要破解的问题,大致说来可以分为七个棋局:如何做好股东股权均衡下的协调,花旗籍高管广发行更好沟通、更好地保证高管的稳定性,吸收更多的有能力执行力的中层干部,加大与大股东花旗、人寿、中信信托的业务合作、如何利用自身的原有优势谋求华丽转型、能否成功上市补充资本以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其实早在重组之前,广发行就提出紧紧围绕“建设一流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但时至今日,广发行面对这个口号却要比其他股份制银行付出更大的努力与毅力。究竟在往后董建岳与其背后的花旗团队能否迎头赶上,姑且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