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长三角再探路:政府不以强弱论英雄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年03月15日01:29

  3月14日,一年一度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选择在两会期间出炉,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位列经济综合竞争力前五强。

  在这其中,上海、江苏、浙江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长三角一员。

  外界普遍认为,长三角这个中国经济龙头的转型直接影响

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成功与否。

  如今,长三角的转型升级虽面临诸多难题,但两省一市各自采取的策略取得了令外界瞩目的成绩。

  南京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奇洪认为,上海的都市经济、江苏的园区经济、浙江的镇域民营经济模式发展得较为成功,“现在在融合发展了,对于国内其他地区有示范作用”。

  事实上,如今,长三角两省一市都很注重国企、民企、外企的三种经济形态的协调发展,避免出现“短腿”,并且降低政府有形之手的干预,利用人才带动经济发展已成为三者的共识。

  三种经济形态融合发展

  长三角是一个整体,但内部又被认为是一个个差别巨大的个体。

  此前,外界普遍认为江苏依赖外资发展,上海以国企和外资为主,而浙江则以民企为核心。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三地不同的经济模式,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这种分类或已不再适用。

  以浙江为例,除民企外,国资和外资成为招商引资的重点。

  目前,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动下,浙江诸多地区都在寻求各种途径对接央企。据不完全统计,浙江杭州、湖州、嘉兴、台州、衢州等地都已经举办了央企对接会。

  根据本报获得的“2010年浙江省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项目推进计划表”显示,2010年浙江共与36家央企签订了合作合同,还有一些项目在谈。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浙江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的总额达到了16950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61亿元。

  “加强与包括中国南车在内的央企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是浙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在2010年8月份浙江省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上说。

  显然,浙江也意识到民企“小而散”的特点决定了浙江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处于相对劣势的状态,必须依赖技术先进和规模庞大的央企来促进产业转型。

  不仅如此,外资企业也成为浙江招商引资的核心对象。

  到目前为止,尽管吸收外资的数量上与江苏和上海不在一个层级,但浙江在2010年年底鼓励外资参与企业改造或兼并重组,通过这些手段来大力吸引外资。

  数据显示,2010年浙江全省合同利用外资高达191.8亿美元,这是往年很难见到的数据。

  这就使得浙江经济呈现了国企、民企、外资共同发展的局面。

  不仅仅是浙江,江苏和上海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以上海为例,传统的国资和外资并重的情况初步得到改变。

  在整个上海,如今,吸引民企来沪的风气很多时候并不逊色于吸引外资,而这在以前是较难有的现象。

  据本报从浦东新区投资办获悉,海空、华为等大型民企均已落户浦东,不仅如此,华为云计算中心已落户浦东。

  如今,遍布浦东的高新技术产业中民企企业日趋活跃,目前,来自江苏和浙江等地的民企纷纷在上海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

  “华为在浦东已经从102人发展到现在7000到8000人。”浦东新区投资办相关人士表示。

  上海方面此前依赖国企和外资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模式亦受到不断挑战,这抑或是上海重视民企的又一动因。

  在江苏,当地民企的绝对数量已经稳居国内第一,私营企业总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位,江苏已经不是外界印象中的外资为主导的省份。

  不仅江苏民企数量庞大,质量也较高,资料显示,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江苏占129席,屈居全国第二位,在百强中,江苏有35家。

  显然,意识到民富才是根本的江苏对于民企的重视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两省一市民企、外资、国企协调发展的背后或是强政府模式的减弱。

  对于江苏和上海,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地区有一个共性:强政府模式,事实上,这两个地区或正在减弱这种特征,外界普遍认为,发展民企必须有一个“弱政府”。

  而一直被认为是“弱政府”的浙江正在加大“强”政府特征,事实上,政府前所未有地利用政府力量对接央企和外资或许就是一个明证。

  刘奇洪就告诉本报记者,尽管三省发展方式仍各有侧重,但发展方式的融合显示国企、民资、外企协调发展,政府的作用也得到适当发挥,这对国内其他地区颇有启示。

  人才推动转型升级

  对于长三角而言,国资、民资、外资三资融合的方式对于各省转型升级有着巨大的作用,不过资本只是载体,转型的核心却在人才,这已是两省一市的共识——人才的背后则是地方转型升级的需求,传统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已经到了必须转到以智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地步。

  “降低门槛,掀起二次创业。保护企业家,培育企业家是政府重要责任,因为他们才是社会财富创造者”,刘奇洪建议长三角寻找转型中的抓手应以企业家为核心。

  就此方面而言,江苏的人才战略走在了前列,而俞正声治下的上海对于人才工作的重视也史无前例,浙江则实施了浙商回归浙江战略。

  以江苏人才战略为例,目前江苏正在按照“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引来一批创新产品;引进一个创业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的要求,推动产业转型。

  这种人才战略发端于无锡,准确来讲,自从无锡吸收人才回到无锡创立了后来举世闻名的新能源公司尚德后,人才战略就逐步扩展到无锡全市战略。

  之后这种人才战略延伸到临近城市苏州,苏州太仓一位官员就告诉本报记者,“无锡的做法让苏州曾经压力大,后来学习无锡引进人才。”

  这种模式进而扩散到整个江苏省,江苏试图走出一条新路,以破解人口红利困境、资源困境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不可持续的困境。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市长丁大卫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南通经济增长的新增量,比如“海洋工程”,为此,南通对人才非常重视,据了解,近年来,每年从上海到南通工作的科技人才数量逐步上升。

  而在上海,海归回国创业的人才已经成为上海吸引的主要人才之一。

  以上海张江为例,张江集团常务副总裁刘小龙此前就告诉本报记者,在张江的药企等高新技术产业,“很大一部分是海归创业企业”。

  如今,上海每年都举办一年一度的海外华人精英浦东行,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回国创业,而此前这个活动仅仅局限于金融人才。

  浦东新区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苑学武此前就这样就告诉本报记者,每个人才背后都是项目和理念。

  据其透露,海外华人精英浦东行以前主要是针对金融人才,如今已经扩展到所有行业的人才。

  而在浙江,一月份举办的浙江两会期间,浙江省省长吕祖善笑称将以更加开明开放的心态欢迎在外浙商回归,将浙江人经济和浙江经济发展融为一体。

  据浙江省政协经济委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600万浙江人离开浙江在全国各地经商或创业,在省外的个体工商户达400余万人,超过浙江省内390万的从业人员。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