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11年两会经济报道 > 2011全国两会经济报道最新消息

李天鸥:推动江西省属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1年03月15日01:55

  “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出资监管企业将面临重要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省出资监管企业如何抓住战略机遇期,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省属企业在江西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

重要课题。如何找准矿产资源加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部,推动省属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一直是江西省属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江西省属企业要充分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绝不能错过尽快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分配激励机制这两大机遇。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有作为

  我国30年的高速发展,靠的是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企业再不转变发展方式,寻找新的出路,只能是死路一条!事实充分说明,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江西省矿产资源加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加工技术能力水平和竞争能力,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寻找新的出路,拓展市场空间的极好机遇,绝不能错过。

  江西有着自己的优势。其一是产业政策优势。国家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十大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和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家发展战略,为江西省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创造了极好的政策环境。

  投资环境优势。江西省坚持实施“大开放”和“走出去”战略,全面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80%的非工业国有企业改革也基本完成,不断改进完善投资环境,国内外优强企业与省属企业合资合作的愿望和要求不断增强,省属企业上大项目、做强做大企业的愿望也不断增强,形成了投资成本低、风险小、回报率高、持续发展前景好的良好局面。

  通过这几年的改革发展,江铜、江钨、新钢、煤炭、建材等矿产资源加工企业资产状况比较优良,掌控的矿产资源不断增加,生产要素布局逐步合理,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深加工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内部管理逐步规范,控制成本和风险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省属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型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江西省有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省属企业自身发展双重迫切需求。“十二五”期间,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迫切需要和鼓励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和永磁电机,以高性能铜箔和稀土材料为重要的原材料。江西的省属国企在材料加工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加工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通过努力,不仅切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通过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水平,推动了企业向价值链高端的延伸,市场和发展前景广阔。

  选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部

  矿产资源加工产业价值链呈现的是一种典型的“微笑曲线”。价值链上一个高端是矿山经营,另一个高端是高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的研发和矿产品的精深加工,这两个价值链的高端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小,而处在中间的是价值链最低端的矿产品粗加工和非精深产品加工。这些产品的价格受市场因素影响最大。矿产品精深加工比例较小的企业无不处在微利或无利或亏损的状态,企业居于价值链低端的状况不尽快改变,不仅丧失发展机遇,而且丧失竞争能力,也只能是死路一条。

  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不是做不做,是必须做。我们必须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做强做优做大企业。

  一定要选准矿产资源加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部。矿产资源加工产业是江西省传统的优势产业,选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部,既能弘扬传统产业优势,又能通过延伸和完善产业链的方式融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减少风险,提高企业的层级和价值链的水平。从省属企业的实际来看,应着重在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选择突破口。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省属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仅靠自身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来提高技术能力水平,时间长、成本高、风险大。正确的道路应该是选择高科技企业或高科技创新团队进行战略重组合作,高位嫁接,在重组合作中提高自身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档次,提高市场价位,提高价值链水平。

  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信贷规模收紧,资金制约的作用会加快显现。省属企业除了加快合资合作外,解决资金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产业基金,实行资本与重大项目的直接对接,既解决发展资金问题、节约财务成本,又加强资本资金管理和项目风险管控。

  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不等于自然而然地拥有了市场竞争能力,同样要解决成本控制和投资效益问题。因此,省属企业必须下大力气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产业链和供应链管理,以及风险管理。改革完善现行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尤其是不能简单地将当年效益与上年效益对比,指标体系要转向以研发投入成效、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专利数量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数量为主要考核指标,从逐年指标对比考核转向任期指标对比考核、与国际国内同类优强企业对标考核。加大劳动者基本素质、技能培训力度。尽快组建职业教育培训联合体,积极整合、优化配置、合理调度教育培训资源,为产业升级、企业战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经营成本降低、生产环境改善提供服务。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